回首頁
文學作品賞析 研究區檔案上傳區
撰稿者:胡萬川 教授


二、 民間文學的重要性 The Importance of Folk Literature

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在歐洲就已經開始有規模的民間文學的收集,這些收集對他們日後文化、藝術、文學有重大的影響。一九八一年,我在法國講學,曾遇到一位師大中文系畢業到法國留學的人,她寫的論文是「老子降世」,我不知道她的論文題目和內容從那裡來,她說:「我的論文題目是老師指定的,我到宜蘭向一位老先生錄音,他談老子降世的傳說。」   

這是一篇很有趣的碩士論文,道地的「口傳民間文學」,她先用閩南語錄音,然後國語對譯、法文再翻譯,最後分析其意義寫成一篇論文,在當時這件事給我很大的刺激,我想大概只有在歐洲這種有著深厚民間文學的蒐集整理和研究傳統的地方,才會有教授鼓勵學生寫這一類的論文。在當時的台灣,保守的學術界,尤其是中文系,絕對不可能有人會想到書上沒有的,但聽老人口述的故事,也可以是堂堂皇皇的碩士,甚至是博士論文題目的。所以台灣民間文學還是荒漠時,這個刺激等於在我心深處埋下了一粒種子。   

後來翻開世界收集的紀錄來看,更有感慨。你們知道北歐的芬蘭這個國家嗎?這是一個飽受強鄰欺負的弱國,百多年前,就是有一些「傻兮兮」的人,背著行囊到他們的窮鄉僻壤去收集、收集、收集……終於收集並整理出了芬蘭偉大的史詩《卡拉瓦勒》,這一部史詩大家以前大概聽都沒聽過,因為一般人只知有希臘的《奧狄賽》、《伊利亞德》和中國的《詩經》,那裡有《卡拉瓦勒》呢?結果呢?!幾乎將分崩離析的芬蘭,經過這樣鍥而不捨的工作者努力的收集、整理、出版、研究,終於將民族性凝聚了起來,認同起來,構成一個受世人尊敬的獨立的芬蘭。現在世界國際民間文學工作者協會的總會就在芬蘭。當然,最近一個世紀以來,導引民間文學研究的,更包括德國、美國、英國、俄國、日本等先進國家。每一個國家,只要它是重視文化傳統的,對這樣的收集研究都相當重視。   

我們再看看政治、經濟都相對落後的中國大陸,也早在十多年前在國務院(相當於我們行政部)文化部推動下,展開了由省而市而縣以至鄉鎮為單位的民間文學的普查收集,他們也是深刻體會到了民間文學的重要性。而這卻是經濟富裕、文化貧瘠的台灣到現在都還沒有體認到的。他們將這些民眾文化的寶藏由鄉鎮而彙集到縣、市、省,最後由國家資助編輯成「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即使他們的政治、經濟有許多令人不滿意的地方,但是在這方面卻是接受了來自俄羅斯、德國、芬蘭等的好影響,即將有好的工作成果。他們搜集到的資料很嚇人,僅從一九八四到一九九○,六年間共收集到民間故事一百三十八萬篇,民間歌謠三百零二萬首,諺語七百多萬條,總字數四十億字。成果當然持續在累積當中。中國境內各民族的傳統文化,經此整理、保存,而終於可以存續發揚,功勞自是不小。   

而號稱先進的台灣卻至今仍很少人知道什麼叫民間文學,大家只知道有新編的美國童話,砍倒櫻桃樹的華盛頓的故事,還有荷蘭勇敢的女孩用身體去擋著堤岸的破洞的故事,我們有許多別國的人編出來的故事,可是我們的故事在那裡?難道我們是從來沒有我們的傳說,沒有我們的故事的嗎?台灣人似乎不相信自己有東西,不相信自己也有很好的民間故事,這是很悲哀的。台灣的小孩聽的總是美國的故事、讀的是參考書……,之後到了大學就只會唱洋歌。早些時候有些台灣歌曲是不能唱的,唱台灣的歌曲也被認為沒面子。台灣人會賺錢而不知台灣文化的特色是什麼?這是我們教育成功的失敗;成功的是我們教育每一個都會升學,升的越高的錢就多,而文化呢?屬於自己本土文化的一般來說不大知道,所以台北的學生一般知道紐約在哪裡。而台灣的「雲林」和「員林」分不清。   

現在大家強調的是民間文學的重要性,它是保存傳統化,呈現民間文化的一個寶庫,如果我們不趕快搜集,很可能將大部分失去,因為民間文學是口口相傳的東西,一般來說,現在只有上了年紀的耆老們才記得較多,如果不及時挖掘采錄,一旦失去,恐怕難以再尋,所以我們必須及早著手工作的推展,以免將來後悔不及,愧對列祖列宗,以及後代子孫。

[前一個主題:怎樣來認識民間文學] [回文章開頭] [下一個主題:民間文學的範圍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