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前一頁】 【回蘇軾首頁


內容潁濱嘗語陳天倪云:「亡兄子瞻及第調官,見先伯父(蘇渙),問所以為政之方。伯父曰:『如汝作《刑賞忠厚論》。』子瞻曰:『文章固某所能,然初未嘗學為政也,奈何?』伯父曰:『汝在場屋,得一論題時,即有處置,方敢下筆,此文遂佳。為政亦然。有事入來,見得未破,不要下手;俟了了而後行,無有錯也。』至今以此言為家法。
出處《潁濱語錄》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陳希亮,字公弼,天資剛正人也。嘉祐中,知鳳翔府。東坡初擢制科,簽書判官事,吏呼「蘇賢良」,公弼怒曰:「府判官何賢良也?」杖其吏不顧。或謁入不得見。故東坡《客次假寐詩》:「雖無性命憂,且復忍斯須。」又,《九日獨不預府宴,登真興寺閣詩》:「憶弟恨如雲不散,望鄉心似雨難開。」其不堪如此。又,東坡「詩案」云:「任鳳翔簽判日,為中元節不過知府廳,罰銅八斤。」亦公弼案也。東坡作府齋醮禱祈諸小文,公弼必塗黑改定,數往反。至為公弼作《凌虛台記》曰:「東則秦穆公祈年橐泉,南則漢武長楊五柞,北則隋之仁壽,唐之九成,計一時之盛,宏傑詭麗,堅固而不可動者,豈特百倍於台而已哉。然數世之後,欲求其仿佛,破瓦頹垣,無復存者,既已化為禾黍荊棘,邱墟隴畝矣,而況於此台歟?夫台不足恃以長久,而況於人事之得喪,忽往而忽來者歟?或者欲以誇世而自足,則過矣。」公弼覽之笑曰:「吾親蘇明允猶子也,某猶孫子也。平日故不以辭色假之者,以其年少暴得大名,懼夫滿而不勝也,乃不吾樂邪?」不易一字,亟命刻之石。後公弼受他州饋酒,從贓坐,沮辱抑鬱抵於死。或云,歐陽公憾於公弼,有曲折,東坡不但望公弼相遇之薄也。公弼子慥季常(4:陳慥,字季常),居黃州之岐亭,慕朱家、郭解為人,閭里之俠皆歸之。元豐初,東坡謫黃州者,執政疑公弼廢死自東坡,委於季常甘心焉。然東坡、季常,相得歡甚。故東坡特為公弼作傳,至比之汲黯,曰;「軾官鳳翔,實從公二年。方是時年少氣盛,愚不更事,屢與公爭議,至形於言色,已而悔之。」
出處《河南邵氏聞見後錄》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蜀人大抵善詞筆而少吏能。眉山任師中,嘗與予言:「吾蜀前輩有吏能者,唯何聖從、陳公弼二人而已。小子不才,敢出其後。」然師中之言,亦自負爾。何公(何郯)予不及識。治平末年,予為岐府掾,是時陳公去岐未久。竊嘗訪其行事,大略馭吏嚴察,人不敢欺,奸吏不敢欺,則民自安堵矣。小大之牘,罔不經目。小則幕府,大則自操筆為之。常屬紙數幅,使兩人持其端,提筆歷歷書之,理法皆備,出人意表,官吏以此服之。是時蘇子瞻登制舉,簽判府事,實佐公。其後子瞻亦自負吏事,人或詰之,乃曰:「吾得之陳公也。」……子瞻在岐,與陳公不相諧,竟至上聞。其來,陳公以鄉里長老自處,子瞻少年氣剛不少下。子瞻後悔此事,不喜人問之。於是作《陳公弼傳》,是亦補過之言云。
出處《畫墁錄》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予兄子瞻,嘗從事扶風(郡名,漢朝稱右扶風、疾風郡)。開元寺多古畫,而子瞻少好畫,往往匹馬入寺,循壁終日。有一老僧出,揖之曰;「小院在近,能一相訪否?」子瞻欣然從之。僧曰:「貧道平生好藥術,有一方,能以朱砂化淡金為精金。老當傳人,而患無可傳者;知公可傳,故欲一見。」子瞻曰:「吾不好此術,雖得之,將不能為。」僧曰:「此方知而不可為,公若不為,正當傳矣。」是時,陳希亮少卿守扶風,而平生溺於黃白(即黃白術),嘗於此僧求方,而僧不與。子瞻曰:「陳卿(陳希亮)求而不與,吾不求而得,何也?」僧曰:「貧道非不悅陳卿,畏其得方不能不為耳。貧道昔嘗以方授人矣,有為之即死者,有遭喪者,有失官者,故不敢輕以授人。」即出一卷書曰:「此中皆名方,其一則化金方也。公必不肯輕作,且勿輕以授人,如陳卿,謹勿傳也。」子瞻許諾。歸視其方:每淡金一兩,視其分數,不足一分,輒以丹砂一錢益之,雜諸藥入甘鍋內火簻q之,熔即傾出,金砂俱不耗,且其色斑斑相雜,當再烹之,色勻乃止。後偶見陳卿(陳希亮),語及此僧,遽應之曰;「近得其方矣。」陳卿驚曰:「君何由得之?」子瞻具道僧不欲輕傳人之意,不以方示之。陳固請不已,不得已與之,陳試之良驗。子瞻悔曰:「某不惜此方,惜負此僧耳,公謹為之。陳姑應曰:「諾。」未幾,坐受鄰郡公使酒(即公費酒),以贓敗去。子瞻疑其以金故,深自悔恨。後謫居黃州,陳公子慥在黃,子瞻問曰:「少卿昔時嘗為此法否?」慥(陳慥)曰:「吾父既失官,至洛陽,無以買宅,遂大作此;然竟病指癰而歿。」乃知僧言誠不妄也。
出處《龍川略志》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東坡先生年二十有六,初仕岐下,有異僧強授之以化金方;既得其術,自是緘封之。後以授潁濱先生。潁濱亦藏之。逮居武昌,有親故知之,因扣其術。潁濱曰:「自先兄自授,秘之有年矣,暇日當求之巾笥間。」久之,呼求者至,出書示之。東坡岐下緘之宛然,潁濱乃啟封,披其書曰:「此其是乎?」求者然曰:「是矣!」潁濱即焚於爐中。語求者曰:「貧可忍也,此寧可為乎?」求者愧赧,若無所容,倉皇狼狽而去。
出處《席上腐談》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東坡愛玉女洞中水,既致兩瓶,恐後復取,而為使者見紿,因破竹為契,使寺僧藏其一,以為往來之信,戲謂為「調水符」。作詩云:「欺謾久成俗,關市有契繻。誰知南山下,取水亦置符。古人辨淄澠,皎若鶴與鳧。吾今既謝此,但視符有無。常恐汲水人,智出符之餘。多防竟無及,棄置為長吁。」此當與「擇勝亭」(蘇軾所創造的流動性遊亭)俱傳,於好事者為推論也。
出處《觀林詩話》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大理評事蘇軾為鳳翔府判官,得古器於終南山下,其形制與今《三禮圖》所畫及人家所藏古敦皆不同。初莫知為敦也,蓋其銘有寶尊敦之文,遂以為敦爾。
出處《集古錄跋尾》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東坡曰:「予少官鳳翔,行山,求邸,見壁間有詩曰:『人間無漏仙,兀兀三杯醉;世上沒眼禪,昏昏一覺睡。雖然沒交涉,其奈略相似;相似尚如此,何況真個是。』」故其海上作《濁醪有妙理賦》曰:「嘗因既醉之適,方識人心之正。」然此老言人心之正,如孟子言性善,何以異哉。
出處《冷齋夜話》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蘇子瞻任鳳翔府節度判官,章子厚為商州令,同試永興軍進士。劉原父為帥,皆以國士遇之。二人相得歡甚,同游南山諸寺。寺有山魈為祟,客不敢宿。子厚宿山,魈不敢出。抵仙游潭,下臨絕壁萬仞,岸甚狹,橫木架橋。子厚推子瞻過潭書壁,子瞻不敢過。子厚平步以過,用索繫樹,躡之上下,神色不動;以漆墨濡筆大書石壁上,曰:「章惇蘇軾來遊。」子瞻拊其背曰:「子厚必能殺人!」子厚曰:「何也?」子瞻曰:「能自拚命者能殺人也。」子厚大笑(見《宋史》章惇本傳)。
出處《高齋漫錄》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子厚為商州推官,時子瞻為鳳翔幕僉。因差試官開院,同途小飲山寺。聞報有虎者,二人酒狂,因勒馬同往觀之。去虎數十步外,馬驚不敢前。子瞻云:「馬猶如此,著甚來由。」乃轉去。子厚獨鞭馬向前去,曰:「我自有道理。」既近,取銅沙鑼於石上艡A響,虎即驚竄。歸謂子瞻曰:「子定不如我!」……
出處《耆舊續聞》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惇(章惇)自長安率蘇君旦(未詳),安君師孟(見《蘇東坡大全集》中有《答安師孟書》)至終南,謁蘇君軾,因與蘇遊樓觀、五郡、延生、大秦、仙游。旦(蘇旦)、師孟二君留終南。回,遂與二君過渼陂,漁於蘇君旦之園池。晚宿草堂。明日宿紫閣。……
出處《鄠縣草堂寺石刻》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章惇……既長登第,始與東坡先生締交。後送其出守湖州詩,首云:「方丈仙人出渺茫,高情猶愛水雲鄉。」以為譏己,由是怨之。……紹聖相天下,坡渡海,蓋修報也。
出處《揮麈後錄》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公(蘇軾)在鳳翔罷官來京師,道自華岳,忽隨行一兵遇祟甚狂,自褫衣巾。公使束縛之,而其巾自墜。人皆曰:「此岳神之怒也。」公因謁祠,且曰:「某昔之去無祈,今之回無禱,等以道出祠下,不敢不謁而已。隨行一兵,狂妄遇祟,而居人曰『神之怒也』,未知果然否?此一小人如虮虱耳,何足以煩神之威靈。縱此人有隱惡,則不可知;不然,以其懈怠失禮,或盜服御飲食等小罪爾,何足責也,當置之度外。竊謂岳鎮之重,所隸者廣,其間強有力富貴者,蓋有公為奸慝,神不敢往彼肆其威靈,而乃加怒一卒,無乃不可。某小官,一人病則一事缺,願恕之可乎?非某愚直,諒神不聞此言。」出廟,馬前一旋風突而出,忽作大風,震鼓天地,沙石驚飛。公曰:「神愈怒乎?吾不畏也!」冒風即行。風愈大,惟趁公行李,人馬皆辟易,不可移足。或勸曰:「禱謝之。」公曰:「禍福,天也。神怒即怒,吾行不止,其如余何?」已而風止,竟無別事。
出處《師友談記》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范鎮言:蘇軾治平間父死,韓琦與之銀三百,歐陽修與之銀二百,皆辭不受。今言者以為多差人舟事販私鹽,是厚誣也。
出處《長編》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范蜀公鎮每對客尊嚴靜重,言有條理,客亦不敢慢易。惟蘇子瞻則掀髯鼓掌,旁若無人。然蜀公甚敬之。
出處《道山清話》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某年十三歲時,見東坡過先君,具言:世有豪傑之士,隱而不見於世者。吾鄉隱居君子(予失其姓名),世居眉山之中。坡節葬時,會期已迫,而墓磚未足。謀之於人,皆曰:「當往見此君,則立可辦也。但多遊獵,又所居山林敻絕,未易見之。試往圖之。」東坡凡兩日始得至其居。又俟至日昃,伏於道左,方見其從數騎歸,乃整少年也。既下馬,始通謁,少年易服出迎于門外,執禮無違。坐定,問其所以,東坡具以告。少年曰:「易事爾。已具飯,且宿于此,當令如期辦所須。」少頃,數青衣童跪進盤飧,皆今日所擊之鮮也。進酒數大白,飲啖旁若,食兼數人。飯畢,始從容對榻。翌日,遣僕馬送坡下山。三日無耗。明日,且下手破土。坡甚疑悔,欲罪原告者。是夕至晚,磚猶無一口至者。明日曉,視其墓地之側,則五萬口斬斬然羅列矣。眾皆驚嘆。事畢,再往謁謝,卒不得見;送所直,亦不得還。豪傑士哉!
出處《澹山雜識》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大理評事蘇軾為鳳翔府判官,得古器於終南山下,其形制與今《三禮圖》所畫及人家所藏古敦皆不同。初莫知為敦也,蓋其銘有寶尊敦之文,遂以為敦爾。
出處《集古錄跋尾》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東坡曰:「予少官鳳翔,行山,求邸,見壁間有詩曰:『人間無漏仙,兀兀三杯醉;世上沒眼禪,昏昏一覺睡。雖然沒交涉,其奈略相似;相似尚如此,何況真個是。』」故其海上作《濁醪有妙理賦》曰:「嘗因既醉之適,方識人心之正。」然此老言人心之正,如孟子言性善,何以異哉。
出處《冷齋夜話》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子厚為商州推官,時子瞻為鳳翔幕僉。因差試官開院,同途小飲山寺。聞報有虎者,二人酒狂,因勒馬同往觀之。去虎數十步外,馬驚不敢前。子瞻云:「馬猶如此,著甚來由。」乃轉去。子厚獨鞭馬向前去,曰:「我自有道理。」既近,取銅沙鑼於石上艡A響,虎即驚竄。歸謂子瞻曰:「子定不如我!」……
出處《耆舊續聞》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惇(章惇)自長安率蘇君旦(未詳),安君師孟(見《蘇東坡大全集》中有《答安師孟書》)至終南,謁蘇君軾,因與蘇遊樓觀、五郡、延生、大秦、仙游。旦(蘇旦)、師孟二君留終南。回,遂與二君過渼陂,漁於蘇君旦之園池。晚宿草堂。明日宿紫閣。……
出處《鄠縣草堂寺石刻》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潁濱嘗語陳天倪云:「亡兄子瞻及第調官,見先伯父(蘇渙),問所以為政之方。伯父曰:『如汝作《刑賞忠厚論》。』子瞻曰:『文章固某所能,然初未嘗學為政也,奈何?』伯父曰:『汝在場屋,得一論題時,即有處置,方敢下筆,此文遂佳。為政亦然。有事入來,見得未破,不要下手;俟了了而後行,無有錯也。』至今以此言為家法。
出處《潁濱語錄》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陳希亮,字公弼,天資剛正人也。嘉祐中,知鳳翔府。東坡初擢制科,簽書判官事,吏呼「蘇賢良」,公弼怒曰:「府判官何賢良也?」杖其吏不顧。或謁入不得見。故東坡《客次假寐詩》:「雖無性命憂,且復忍斯須。」又,《九日獨不預府宴,登真興寺閣詩》:「憶弟恨如雲不散,望鄉心似雨難開。」其不堪如此。又,東坡「詩案」云:「任鳳翔簽判日,為中元節不過知府廳,罰銅八斤。」亦公弼案也。東坡作府齋醮禱祈諸小文,公弼必塗黑改定,數往反。至為公弼作《凌虛台記》曰:「東則秦穆公祈年橐泉,南則漢武長楊五柞,北則隋之仁壽,唐之九成,計一時之盛,宏傑詭麗,堅固而不可動者,豈特百倍於台而已哉。然數世之後,欲求其仿佛,破瓦頹垣,無復存者,既已化為禾黍荊棘,邱墟隴畝矣,而況於此台歟?夫台不足恃以長久,而況於人事之得喪,忽往而忽來者歟?或者欲以誇世而自足,則過矣。」公弼覽之笑曰:「吾親蘇明允猶子也,某猶孫子也。平日故不以辭色假之者,以其年少暴得大名,懼夫滿而不勝也,乃不吾樂邪?」不易一字,亟命刻之石。後公弼受他州饋酒,從贓坐,沮辱抑鬱抵於死。或云,歐陽公憾於公弼,有曲折,東坡不但望公弼相遇之薄也。公弼子慥季常(4:陳慥,字季常),居黃州之岐亭,慕朱家、郭解為人,閭里之俠皆歸之。元豐初,東坡謫黃州者,執政疑公弼廢死自東坡,委於季常甘心焉。然東坡、季常,相得歡甚。故東坡特為公弼作傳,至比之汲黯,曰;「軾官鳳翔,實從公二年。方是時年少氣盛,愚不更事,屢與公爭議,至形於言色,已而悔之。」
出處《河南邵氏聞見後錄》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蜀人大抵善詞筆而少吏能。眉山任師中,嘗與予言:「吾蜀前輩有吏能者,唯何聖從、陳公弼二人而已。小子不才,敢出其後。」然師中之言,亦自負爾。何公(何郯)予不及識。治平末年,予為岐府掾,是時陳公去岐未久。竊嘗訪其行事,大略馭吏嚴察,人不敢欺,奸吏不敢欺,則民自安堵矣。小大之牘,罔不經目。小則幕府,大則自操筆為之。常屬紙數幅,使兩人持其端,提筆歷歷書之,理法皆備,出人意表,官吏以此服之。是時蘇子瞻登制舉,簽判府事,實佐公。其後子瞻亦自負吏事,人或詰之,乃曰:「吾得之陳公也。」……子瞻在岐,與陳公不相諧,竟至上聞。其來,陳公以鄉里長老自處,子瞻少年氣剛不少下。子瞻後悔此事,不喜人問之。於是作《陳公弼傳》,是亦補過之言云。
出處《畫墁錄》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予兄子瞻,嘗從事扶風(郡名,漢朝稱右扶風、疾風郡)。開元寺多古畫,而子瞻少好畫,往往匹馬入寺,循壁終日。有一老僧出,揖之曰;「小院在近,能一相訪否?」子瞻欣然從之。僧曰:「貧道平生好藥術,有一方,能以朱砂化淡金為精金。老當傳人,而患無可傳者;知公可傳,故欲一見。」子瞻曰:「吾不好此術,雖得之,將不能為。」僧曰:「此方知而不可為,公若不為,正當傳矣。」是時,陳希亮少卿守扶風,而平生溺於黃白(即黃白術),嘗於此僧求方,而僧不與。子瞻曰:「陳卿(陳希亮)求而不與,吾不求而得,何也?」僧曰:「貧道非不悅陳卿,畏其得方不能不為耳。貧道昔嘗以方授人矣,有為之即死者,有遭喪者,有失官者,故不敢輕以授人。」即出一卷書曰:「此中皆名方,其一則化金方也。公必不肯輕作,且勿輕以授人,如陳卿,謹勿傳也。」子瞻許諾。歸視其方:每淡金一兩,視其分數,不足一分,輒以丹砂一錢益之,雜諸藥入甘鍋內火簻q之,熔即傾出,金砂俱不耗,且其色斑斑相雜,當再烹之,色勻乃止。後偶見陳卿(陳希亮),語及此僧,遽應之曰;「近得其方矣。」陳卿驚曰:「君何由得之?」子瞻具道僧不欲輕傳人之意,不以方示之。陳固請不已,不得已與之,陳試之良驗。子瞻悔曰:「某不惜此方,惜負此僧耳,公謹為之。陳姑應曰:「諾。」未幾,坐受鄰郡公使酒(即公費酒),以贓敗去。子瞻疑其以金故,深自悔恨。後謫居黃州,陳公子慥在黃,子瞻問曰:「少卿昔時嘗為此法否?」慥(陳慥)曰:「吾父既失官,至洛陽,無以買宅,遂大作此;然竟病指癰而歿。」乃知僧言誠不妄也。
出處《龍川略志》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東坡愛玉女洞中水,既致兩瓶,恐後復取,而為使者見紿,因破竹為契,使寺僧藏其一,以為往來之信,戲謂為「調水符」。作詩云:「欺謾久成俗,關市有契繻。誰知南山下,取水亦置符。古人辨淄澠,皎若鶴與鳧。吾今既謝此,但視符有無。常恐汲水人,智出符之餘。多防竟無及,棄置為長吁。」此當與「擇勝亭」(蘇軾所創造的流動性遊亭)俱傳,於好事者為推論也。
出處《觀林詩話》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東坡先生年二十有六,初仕岐下,有異僧強授之以化金方;既得其術,自是緘封之。後以授潁濱先生。潁濱亦藏之。逮居武昌,有親故知之,因扣其術。潁濱曰:「自先兄自授,秘之有年矣,暇日當求之巾笥間。」久之,呼求者至,出書示之。東坡岐下緘之宛然,潁濱乃啟封,披其書曰:「此其是乎?」求者然曰:「是矣!」潁濱即焚於爐中。語求者曰:「貧可忍也,此寧可為乎?」求者愧赧,若無所容,倉皇狼狽而去。
出處《席上腐談》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蘇子瞻任鳳翔府節度判官,章子厚為商州令,同試永興軍進士。劉原父為帥,皆以國士遇之。二人相得歡甚,同游南山諸寺。寺有山魈為祟,客不敢宿。子厚宿山,魈不敢出。抵仙游潭,下臨絕壁萬仞,岸甚狹,橫木架橋。子厚推子瞻過潭書壁,子瞻不敢過。子厚平步以過,用索繫樹,躡之上下,神色不動;以漆墨濡筆大書石壁上,曰:「章惇蘇軾來遊。」子瞻拊其背曰:「子厚必能殺人!」子厚曰:「何也?」子瞻曰:「能自拚命者能殺人也。」子厚大笑(見《宋史》章惇本傳)。
出處《高齋漫錄》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章惇……既長登第,始與東坡先生締交。後送其出守湖州詩,首云:「方丈仙人出渺茫,高情猶愛水雲鄉。」以為譏己,由是怨之。……紹聖相天下,坡渡海,蓋修報也。
出處《揮麈後錄》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公(蘇軾)在鳳翔罷官來京師,道自華岳,忽隨行一兵遇祟甚狂,自褫衣巾。公使束縛之,而其巾自墜。人皆曰:「此岳神之怒也。」公因謁祠,且曰:「某昔之去無祈,今之回無禱,等以道出祠下,不敢不謁而已。隨行一兵,狂妄遇祟,而居人曰『神之怒也』,未知果然否?此一小人如虮虱耳,何足以煩神之威靈。縱此人有隱惡,則不可知;不然,以其懈怠失禮,或盜服御飲食等小罪爾,何足責也,當置之度外。竊謂岳鎮之重,所隸者廣,其間強有力富貴者,蓋有公為奸慝,神不敢往彼肆其威靈,而乃加怒一卒,無乃不可。某小官,一人病則一事缺,願恕之可乎?非某愚直,諒神不聞此言。」出廟,馬前一旋風突而出,忽作大風,震鼓天地,沙石驚飛。公曰:「神愈怒乎?吾不畏也!」冒風即行。風愈大,惟趁公行李,人馬皆辟易,不可移足。或勸曰:「禱謝之。」公曰:「禍福,天也。神怒即怒,吾行不止,其如余何?」已而風止,竟無別事。
出處《師友談記》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范鎮言:蘇軾治平間父死,韓琦與之銀三百,歐陽修與之銀二百,皆辭不受。今言者以為多差人舟事販私鹽,是厚誣也。
出處《長編》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范蜀公鎮每對客尊嚴靜重,言有條理,客亦不敢慢易。惟蘇子瞻則掀髯鼓掌,旁若無人。然蜀公甚敬之。
出處《道山清話》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某年十三歲時,見東坡過先君,具言:世有豪傑之士,隱而不見於世者。吾鄉隱居君子(予失其姓名),世居眉山之中。坡節葬時,會期已迫,而墓磚未足。謀之於人,皆曰:「當往見此君,則立可辦也。但多遊獵,又所居山林敻絕,未易見之。試往圖之。」東坡凡兩日始得至其居。又俟至日昃,伏於道左,方見其從數騎歸,乃整少年也。既下馬,始通謁,少年易服出迎于門外,執禮無違。坐定,問其所以,東坡具以告。少年曰:「易事爾。已具飯,且宿于此,當令如期辦所須。」少頃,數青衣童跪進盤飧,皆今日所擊之鮮也。進酒數大白,飲啖旁若,食兼數人。飯畢,始從容對榻。翌日,遣僕馬送坡下山。三日無耗。明日,且下手破土。坡甚疑悔,欲罪原告者。是夕至晚,磚猶無一口至者。明日曉,視其墓地之側,則五萬口斬斬然羅列矣。眾皆驚嘆。事畢,再往謁謝,卒不得見;送所直,亦不得還。豪傑士哉!
出處《澹山雜識》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潁濱嘗語陳天倪云:「亡兄子瞻及第調官,見先伯父(蘇渙),問所以為政之方。伯父曰:『如汝作《刑賞忠厚論》。』子瞻曰:『文章固某所能,然初未嘗學為政也,奈何?』伯父曰:『汝在場屋,得一論題時,即有處置,方敢下筆,此文遂佳。為政亦然。有事入來,見得未破,不要下手;俟了了而後行,無有錯也。』至今以此言為家法。
出處《潁濱語錄》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陳希亮,字公弼,天資剛正人也。嘉祐中,知鳳翔府。東坡初擢制科,簽書判官事,吏呼「蘇賢良」,公弼怒曰:「府判官何賢良也?」杖其吏不顧。或謁入不得見。故東坡《客次假寐詩》:「雖無性命憂,且復忍斯須。」又,《九日獨不預府宴,登真興寺閣詩》:「憶弟恨如雲不散,望鄉心似雨難開。」其不堪如此。又,東坡「詩案」云:「任鳳翔簽判日,為中元節不過知府廳,罰銅八斤。」亦公弼案也。東坡作府齋醮禱祈諸小文,公弼必塗黑改定,數往反。至為公弼作《凌虛台記》曰:「東則秦穆公祈年橐泉,南則漢武長楊五柞,北則隋之仁壽,唐之九成,計一時之盛,宏傑詭麗,堅固而不可動者,豈特百倍於台而已哉。然數世之後,欲求其仿佛,破瓦頹垣,無復存者,既已化為禾黍荊棘,邱墟隴畝矣,而況於此台歟?夫台不足恃以長久,而況於人事之得喪,忽往而忽來者歟?或者欲以誇世而自足,則過矣。」公弼覽之笑曰:「吾親蘇明允猶子也,某猶孫子也。平日故不以辭色假之者,以其年少暴得大名,懼夫滿而不勝也,乃不吾樂邪?」不易一字,亟命刻之石。後公弼受他州饋酒,從贓坐,沮辱抑鬱抵於死。或云,歐陽公憾於公弼,有曲折,東坡不但望公弼相遇之薄也。公弼子慥季常(4:陳慥,字季常),居黃州之岐亭,慕朱家、郭解為人,閭里之俠皆歸之。元豐初,東坡謫黃州者,執政疑公弼廢死自東坡,委於季常甘心焉。然東坡、季常,相得歡甚。故東坡特為公弼作傳,至比之汲黯,曰;「軾官鳳翔,實從公二年。方是時年少氣盛,愚不更事,屢與公爭議,至形於言色,已而悔之。」
出處《河南邵氏聞見後錄》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蜀人大抵善詞筆而少吏能。眉山任師中,嘗與予言:「吾蜀前輩有吏能者,唯何聖從、陳公弼二人而已。小子不才,敢出其後。」然師中之言,亦自負爾。何公(何郯)予不及識。治平末年,予為岐府掾,是時陳公去岐未久。竊嘗訪其行事,大略馭吏嚴察,人不敢欺,奸吏不敢欺,則民自安堵矣。小大之牘,罔不經目。小則幕府,大則自操筆為之。常屬紙數幅,使兩人持其端,提筆歷歷書之,理法皆備,出人意表,官吏以此服之。是時蘇子瞻登制舉,簽判府事,實佐公。其後子瞻亦自負吏事,人或詰之,乃曰:「吾得之陳公也。」……子瞻在岐,與陳公不相諧,竟至上聞。其來,陳公以鄉里長老自處,子瞻少年氣剛不少下。子瞻後悔此事,不喜人問之。於是作《陳公弼傳》,是亦補過之言云。
出處《畫墁錄》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予兄子瞻,嘗從事扶風(郡名,漢朝稱右扶風、疾風郡)。開元寺多古畫,而子瞻少好畫,往往匹馬入寺,循壁終日。有一老僧出,揖之曰;「小院在近,能一相訪否?」子瞻欣然從之。僧曰:「貧道平生好藥術,有一方,能以朱砂化淡金為精金。老當傳人,而患無可傳者;知公可傳,故欲一見。」子瞻曰:「吾不好此術,雖得之,將不能為。」僧曰:「此方知而不可為,公若不為,正當傳矣。」是時,陳希亮少卿守扶風,而平生溺於黃白(即黃白術),嘗於此僧求方,而僧不與。子瞻曰:「陳卿(陳希亮)求而不與,吾不求而得,何也?」僧曰:「貧道非不悅陳卿,畏其得方不能不為耳。貧道昔嘗以方授人矣,有為之即死者,有遭喪者,有失官者,故不敢輕以授人。」即出一卷書曰:「此中皆名方,其一則化金方也。公必不肯輕作,且勿輕以授人,如陳卿,謹勿傳也。」子瞻許諾。歸視其方:每淡金一兩,視其分數,不足一分,輒以丹砂一錢益之,雜諸藥入甘鍋內火簻q之,熔即傾出,金砂俱不耗,且其色斑斑相雜,當再烹之,色勻乃止。後偶見陳卿(陳希亮),語及此僧,遽應之曰;「近得其方矣。」陳卿驚曰:「君何由得之?」子瞻具道僧不欲輕傳人之意,不以方示之。陳固請不已,不得已與之,陳試之良驗。子瞻悔曰:「某不惜此方,惜負此僧耳,公謹為之。陳姑應曰:「諾。」未幾,坐受鄰郡公使酒(即公費酒),以贓敗去。子瞻疑其以金故,深自悔恨。後謫居黃州,陳公子慥在黃,子瞻問曰:「少卿昔時嘗為此法否?」慥(陳慥)曰:「吾父既失官,至洛陽,無以買宅,遂大作此;然竟病指癰而歿。」乃知僧言誠不妄也。
出處《龍川略志》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東坡先生年二十有六,初仕岐下,有異僧強授之以化金方;既得其術,自是緘封之。後以授潁濱先生。潁濱亦藏之。逮居武昌,有親故知之,因扣其術。潁濱曰:「自先兄自授,秘之有年矣,暇日當求之巾笥間。」久之,呼求者至,出書示之。東坡岐下緘之宛然,潁濱乃啟封,披其書曰:「此其是乎?」求者然曰:「是矣!」潁濱即焚於爐中。語求者曰:「貧可忍也,此寧可為乎?」求者愧赧,若無所容,倉皇狼狽而去。
出處《席上腐談》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東坡愛玉女洞中水,既致兩瓶,恐後復取,而為使者見紿,因破竹為契,使寺僧藏其一,以為往來之信,戲謂為「調水符」。作詩云:「欺謾久成俗,關市有契繻。誰知南山下,取水亦置符。古人辨淄澠,皎若鶴與鳧。吾今既謝此,但視符有無。常恐汲水人,智出符之餘。多防竟無及,棄置為長吁。」此當與「擇勝亭」(蘇軾所創造的流動性遊亭)俱傳,於好事者為推論也。
出處《觀林詩話》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大理評事蘇軾為鳳翔府判官,得古器於終南山下,其形制與今《三禮圖》所畫及人家所藏古敦皆不同。初莫知為敦也,蓋其銘有寶尊敦之文,遂以為敦爾。
出處《集古錄跋尾》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東坡曰:「予少官鳳翔,行山,求邸,見壁間有詩曰:『人間無漏仙,兀兀三杯醉;世上沒眼禪,昏昏一覺睡。雖然沒交涉,其奈略相似;相似尚如此,何況真個是。』」故其海上作《濁醪有妙理賦》曰:「嘗因既醉之適,方識人心之正。」然此老言人心之正,如孟子言性善,何以異哉。
出處《冷齋夜話》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蘇子瞻任鳳翔府節度判官,章子厚為商州令,同試永興軍進士。劉原父為帥,皆以國士遇之。二人相得歡甚,同游南山諸寺。寺有山魈為祟,客不敢宿。子厚宿山,魈不敢出。抵仙游潭,下臨絕壁萬仞,岸甚狹,橫木架橋。子厚推子瞻過潭書壁,子瞻不敢過。子厚平步以過,用索繫樹,躡之上下,神色不動;以漆墨濡筆大書石壁上,曰:「章惇蘇軾來遊。」子瞻拊其背曰:「子厚必能殺人!」子厚曰:「何也?」子瞻曰:「能自拚命者能殺人也。」子厚大笑(見《宋史》章惇本傳)。
出處《高齋漫錄》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子厚為商州推官,時子瞻為鳳翔幕僉。因差試官開院,同途小飲山寺。聞報有虎者,二人酒狂,因勒馬同往觀之。去虎數十步外,馬驚不敢前。子瞻云:「馬猶如此,著甚來由。」乃轉去。子厚獨鞭馬向前去,曰:「我自有道理。」既近,取銅沙鑼於石上艡A響,虎即驚竄。歸謂子瞻曰:「子定不如我!」……
出處《耆舊續聞》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惇(章惇)自長安率蘇君旦(未詳),安君師孟(見《蘇東坡大全集》中有《答安師孟書》)至終南,謁蘇君軾,因與蘇遊樓觀、五郡、延生、大秦、仙游。旦(蘇旦)、師孟二君留終南。回,遂與二君過渼陂,漁於蘇君旦之園池。晚宿草堂。明日宿紫閣。……
出處《鄠縣草堂寺石刻》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章惇……既長登第,始與東坡先生締交。後送其出守湖州詩,首云:「方丈仙人出渺茫,高情猶愛水雲鄉。」以為譏己,由是怨之。……紹聖相天下,坡渡海,蓋修報也。
出處《揮麈後錄》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公(蘇軾)在鳳翔罷官來京師,道自華岳,忽隨行一兵遇祟甚狂,自褫衣巾。公使束縛之,而其巾自墜。人皆曰:「此岳神之怒也。」公因謁祠,且曰:「某昔之去無祈,今之回無禱,等以道出祠下,不敢不謁而已。隨行一兵,狂妄遇祟,而居人曰『神之怒也』,未知果然否?此一小人如虮虱耳,何足以煩神之威靈。縱此人有隱惡,則不可知;不然,以其懈怠失禮,或盜服御飲食等小罪爾,何足責也,當置之度外。竊謂岳鎮之重,所隸者廣,其間強有力富貴者,蓋有公為奸慝,神不敢往彼肆其威靈,而乃加怒一卒,無乃不可。某小官,一人病則一事缺,願恕之可乎?非某愚直,諒神不聞此言。」出廟,馬前一旋風突而出,忽作大風,震鼓天地,沙石驚飛。公曰:「神愈怒乎?吾不畏也!」冒風即行。風愈大,惟趁公行李,人馬皆辟易,不可移足。或勸曰:「禱謝之。」公曰:「禍福,天也。神怒即怒,吾行不止,其如余何?」已而風止,竟無別事。
出處《師友談記》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范鎮言:蘇軾治平間父死,韓琦與之銀三百,歐陽修與之銀二百,皆辭不受。今言者以為多差人舟事販私鹽,是厚誣也。
出處《長編》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范蜀公鎮每對客尊嚴靜重,言有條理,客亦不敢慢易。惟蘇子瞻則掀髯鼓掌,旁若無人。然蜀公甚敬之。
出處《道山清話》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某年十三歲時,見東坡過先君,具言:世有豪傑之士,隱而不見於世者。吾鄉隱居君子(予失其姓名),世居眉山之中。坡節葬時,會期已迫,而墓磚未足。謀之於人,皆曰:「當往見此君,則立可辦也。但多遊獵,又所居山林敻絕,未易見之。試往圖之。」東坡凡兩日始得至其居。又俟至日昃,伏於道左,方見其從數騎歸,乃整少年也。既下馬,始通謁,少年易服出迎于門外,執禮無違。坐定,問其所以,東坡具以告。少年曰:「易事爾。已具飯,且宿于此,當令如期辦所須。」少頃,數青衣童跪進盤飧,皆今日所擊之鮮也。進酒數大白,飲啖旁若,食兼數人。飯畢,始從容對榻。翌日,遣僕馬送坡下山。三日無耗。明日,且下手破土。坡甚疑悔,欲罪原告者。是夕至晚,磚猶無一口至者。明日曉,視其墓地之側,則五萬口斬斬然羅列矣。眾皆驚嘆。事畢,再往謁謝,卒不得見;送所直,亦不得還。豪傑士哉!
出處《澹山雜識》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潁濱嘗語陳天倪云:「亡兄子瞻及第調官,見先伯父(蘇渙),問所以為政之方。伯父曰:『如汝作《刑賞忠厚論》。』子瞻曰:『文章固某所能,然初未嘗學為政也,奈何?』伯父曰:『汝在場屋,得一論題時,即有處置,方敢下筆,此文遂佳。為政亦然。有事入來,見得未破,不要下手;俟了了而後行,無有錯也。』至今以此言為家法。
出處《潁濱語錄》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陳希亮,字公弼,天資剛正人也。嘉祐中,知鳳翔府。東坡初擢制科,簽書判官事,吏呼「蘇賢良」,公弼怒曰:「府判官何賢良也?」杖其吏不顧。或謁入不得見。故東坡《客次假寐詩》:「雖無性命憂,且復忍斯須。」又,《九日獨不預府宴,登真興寺閣詩》:「憶弟恨如雲不散,望鄉心似雨難開。」其不堪如此。又,東坡「詩案」云:「任鳳翔簽判日,為中元節不過知府廳,罰銅八斤。」亦公弼案也。東坡作府齋醮禱祈諸小文,公弼必塗黑改定,數往反。至為公弼作《凌虛台記》曰:「東則秦穆公祈年橐泉,南則漢武長楊五柞,北則隋之仁壽,唐之九成,計一時之盛,宏傑詭麗,堅固而不可動者,豈特百倍於台而已哉。然數世之後,欲求其仿佛,破瓦頹垣,無復存者,既已化為禾黍荊棘,邱墟隴畝矣,而況於此台歟?夫台不足恃以長久,而況於人事之得喪,忽往而忽來者歟?或者欲以誇世而自足,則過矣。」公弼覽之笑曰:「吾親蘇明允猶子也,某猶孫子也。平日故不以辭色假之者,以其年少暴得大名,懼夫滿而不勝也,乃不吾樂邪?」不易一字,亟命刻之石。後公弼受他州饋酒,從贓坐,沮辱抑鬱抵於死。或云,歐陽公憾於公弼,有曲折,東坡不但望公弼相遇之薄也。公弼子慥季常(4:陳慥,字季常),居黃州之岐亭,慕朱家、郭解為人,閭里之俠皆歸之。元豐初,東坡謫黃州者,執政疑公弼廢死自東坡,委於季常甘心焉。然東坡、季常,相得歡甚。故東坡特為公弼作傳,至比之汲黯,曰;「軾官鳳翔,實從公二年。方是時年少氣盛,愚不更事,屢與公爭議,至形於言色,已而悔之。」
出處《河南邵氏聞見後錄》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蜀人大抵善詞筆而少吏能。眉山任師中,嘗與予言:「吾蜀前輩有吏能者,唯何聖從、陳公弼二人而已。小子不才,敢出其後。」然師中之言,亦自負爾。何公(何郯)予不及識。治平末年,予為岐府掾,是時陳公去岐未久。竊嘗訪其行事,大略馭吏嚴察,人不敢欺,奸吏不敢欺,則民自安堵矣。小大之牘,罔不經目。小則幕府,大則自操筆為之。常屬紙數幅,使兩人持其端,提筆歷歷書之,理法皆備,出人意表,官吏以此服之。是時蘇子瞻登制舉,簽判府事,實佐公。其後子瞻亦自負吏事,人或詰之,乃曰:「吾得之陳公也。」……子瞻在岐,與陳公不相諧,竟至上聞。其來,陳公以鄉里長老自處,子瞻少年氣剛不少下。子瞻後悔此事,不喜人問之。於是作《陳公弼傳》,是亦補過之言云。
出處《畫墁錄》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予兄子瞻,嘗從事扶風(郡名,漢朝稱右扶風、疾風郡)。開元寺多古畫,而子瞻少好畫,往往匹馬入寺,循壁終日。有一老僧出,揖之曰;「小院在近,能一相訪否?」子瞻欣然從之。僧曰:「貧道平生好藥術,有一方,能以朱砂化淡金為精金。老當傳人,而患無可傳者;知公可傳,故欲一見。」子瞻曰:「吾不好此術,雖得之,將不能為。」僧曰:「此方知而不可為,公若不為,正當傳矣。」是時,陳希亮少卿守扶風,而平生溺於黃白(即黃白術),嘗於此僧求方,而僧不與。子瞻曰:「陳卿(陳希亮)求而不與,吾不求而得,何也?」僧曰:「貧道非不悅陳卿,畏其得方不能不為耳。貧道昔嘗以方授人矣,有為之即死者,有遭喪者,有失官者,故不敢輕以授人。」即出一卷書曰:「此中皆名方,其一則化金方也。公必不肯輕作,且勿輕以授人,如陳卿,謹勿傳也。」子瞻許諾。歸視其方:每淡金一兩,視其分數,不足一分,輒以丹砂一錢益之,雜諸藥入甘鍋內火簻q之,熔即傾出,金砂俱不耗,且其色斑斑相雜,當再烹之,色勻乃止。後偶見陳卿(陳希亮),語及此僧,遽應之曰;「近得其方矣。」陳卿驚曰:「君何由得之?」子瞻具道僧不欲輕傳人之意,不以方示之。陳固請不已,不得已與之,陳試之良驗。子瞻悔曰:「某不惜此方,惜負此僧耳,公謹為之。陳姑應曰:「諾。」未幾,坐受鄰郡公使酒(即公費酒),以贓敗去。子瞻疑其以金故,深自悔恨。後謫居黃州,陳公子慥在黃,子瞻問曰:「少卿昔時嘗為此法否?」慥(陳慥)曰:「吾父既失官,至洛陽,無以買宅,遂大作此;然竟病指癰而歿。」乃知僧言誠不妄也。
出處《龍川略志》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東坡先生年二十有六,初仕岐下,有異僧強授之以化金方;既得其術,自是緘封之。後以授潁濱先生。潁濱亦藏之。逮居武昌,有親故知之,因扣其術。潁濱曰:「自先兄自授,秘之有年矣,暇日當求之巾笥間。」久之,呼求者至,出書示之。東坡岐下緘之宛然,潁濱乃啟封,披其書曰:「此其是乎?」求者然曰:「是矣!」潁濱即焚於爐中。語求者曰:「貧可忍也,此寧可為乎?」求者愧赧,若無所容,倉皇狼狽而去。
出處《席上腐談》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東坡愛玉女洞中水,既致兩瓶,恐後復取,而為使者見紿,因破竹為契,使寺僧藏其一,以為往來之信,戲謂為「調水符」。作詩云:「欺謾久成俗,關市有契繻。誰知南山下,取水亦置符。古人辨淄澠,皎若鶴與鳧。吾今既謝此,但視符有無。常恐汲水人,智出符之餘。多防竟無及,棄置為長吁。」此當與「擇勝亭」(蘇軾所創造的流動性遊亭)俱傳,於好事者為推論也。
出處《觀林詩話》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大理評事蘇軾為鳳翔府判官,得古器於終南山下,其形制與今《三禮圖》所畫及人家所藏古敦皆不同。初莫知為敦也,蓋其銘有寶尊敦之文,遂以為敦爾。
出處《集古錄跋尾》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東坡曰:「予少官鳳翔,行山,求邸,見壁間有詩曰:『人間無漏仙,兀兀三杯醉;世上沒眼禪,昏昏一覺睡。雖然沒交涉,其奈略相似;相似尚如此,何況真個是。』」故其海上作《濁醪有妙理賦》曰:「嘗因既醉之適,方識人心之正。」然此老言人心之正,如孟子言性善,何以異哉。
出處《冷齋夜話》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蘇子瞻任鳳翔府節度判官,章子厚為商州令,同試永興軍進士。劉原父為帥,皆以國士遇之。二人相得歡甚,同游南山諸寺。寺有山魈為祟,客不敢宿。子厚宿山,魈不敢出。抵仙游潭,下臨絕壁萬仞,岸甚狹,橫木架橋。子厚推子瞻過潭書壁,子瞻不敢過。子厚平步以過,用索繫樹,躡之上下,神色不動;以漆墨濡筆大書石壁上,曰:「章惇蘇軾來遊。」子瞻拊其背曰:「子厚必能殺人!」子厚曰:「何也?」子瞻曰:「能自拚命者能殺人也。」子厚大笑(見《宋史》章惇本傳)。
出處《高齋漫錄》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子厚為商州推官,時子瞻為鳳翔幕僉。因差試官開院,同途小飲山寺。聞報有虎者,二人酒狂,因勒馬同往觀之。去虎數十步外,馬驚不敢前。子瞻云:「馬猶如此,著甚來由。」乃轉去。子厚獨鞭馬向前去,曰:「我自有道理。」既近,取銅沙鑼於石上艡A響,虎即驚竄。歸謂子瞻曰:「子定不如我!」……
出處《耆舊續聞》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惇(章惇)自長安率蘇君旦(未詳),安君師孟(見《蘇東坡大全集》中有《答安師孟書》)至終南,謁蘇君軾,因與蘇遊樓觀、五郡、延生、大秦、仙游。旦(蘇旦)、師孟二君留終南。回,遂與二君過渼陂,漁於蘇君旦之園池。晚宿草堂。明日宿紫閣。……
出處《鄠縣草堂寺石刻》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章惇……既長登第,始與東坡先生締交。後送其出守湖州詩,首云:「方丈仙人出渺茫,高情猶愛水雲鄉。」以為譏己,由是怨之。……紹聖相天下,坡渡海,蓋修報也。
出處《揮麈後錄》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公(蘇軾)在鳳翔罷官來京師,道自華岳,忽隨行一兵遇祟甚狂,自褫衣巾。公使束縛之,而其巾自墜。人皆曰:「此岳神之怒也。」公因謁祠,且曰:「某昔之去無祈,今之回無禱,等以道出祠下,不敢不謁而已。隨行一兵,狂妄遇祟,而居人曰『神之怒也』,未知果然否?此一小人如虮虱耳,何足以煩神之威靈。縱此人有隱惡,則不可知;不然,以其懈怠失禮,或盜服御飲食等小罪爾,何足責也,當置之度外。竊謂岳鎮之重,所隸者廣,其間強有力富貴者,蓋有公為奸慝,神不敢往彼肆其威靈,而乃加怒一卒,無乃不可。某小官,一人病則一事缺,願恕之可乎?非某愚直,諒神不聞此言。」出廟,馬前一旋風突而出,忽作大風,震鼓天地,沙石驚飛。公曰:「神愈怒乎?吾不畏也!」冒風即行。風愈大,惟趁公行李,人馬皆辟易,不可移足。或勸曰:「禱謝之。」公曰:「禍福,天也。神怒即怒,吾行不止,其如余何?」已而風止,竟無別事。
出處《師友談記》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范鎮言:蘇軾治平間父死,韓琦與之銀三百,歐陽修與之銀二百,皆辭不受。今言者以為多差人舟事販私鹽,是厚誣也。
出處《長編》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范蜀公鎮每對客尊嚴靜重,言有條理,客亦不敢慢易。惟蘇子瞻則掀髯鼓掌,旁若無人。然蜀公甚敬之。
出處《道山清話》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某年十三歲時,見東坡過先君,具言:世有豪傑之士,隱而不見於世者。吾鄉隱居君子(予失其姓名),世居眉山之中。坡節葬時,會期已迫,而墓磚未足。謀之於人,皆曰:「當往見此君,則立可辦也。但多遊獵,又所居山林敻絕,未易見之。試往圖之。」東坡凡兩日始得至其居。又俟至日昃,伏於道左,方見其從數騎歸,乃整少年也。既下馬,始通謁,少年易服出迎于門外,執禮無違。坐定,問其所以,東坡具以告。少年曰:「易事爾。已具飯,且宿于此,當令如期辦所須。」少頃,數青衣童跪進盤飧,皆今日所擊之鮮也。進酒數大白,飲啖旁若,食兼數人。飯畢,始從容對榻。翌日,遣僕馬送坡下山。三日無耗。明日,且下手破土。坡甚疑悔,欲罪原告者。是夕至晚,磚猶無一口至者。明日曉,視其墓地之側,則五萬口斬斬然羅列矣。眾皆驚嘆。事畢,再往謁謝,卒不得見;送所直,亦不得還。豪傑士哉!
出處《澹山雜識》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東坡愛玉女洞中水,既致兩瓶,恐後復取,而為使者見紿,因破竹為契,使寺僧藏其一,以為往來之信,戲謂為「調水符」。作詩云:「欺謾久成俗,關市有契繻。誰知南山下,取水亦置符。古人辨淄澠,皎若鶴與鳧。吾今既謝此,但視符有無。常恐汲水人,智出符之餘。多防竟無及,棄置為長吁。」此當與「擇勝亭」(蘇軾所創造的流動性遊亭)俱傳,於好事者為推論也。
出處《觀林詩話》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大理評事蘇軾為鳳翔府判官,得古器於終南山下,其形制與今《三禮圖》所畫及人家所藏古敦皆不同。初莫知為敦也,蓋其銘有寶尊敦之文,遂以為敦爾。
出處《集古錄跋尾》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東坡曰:「予少官鳳翔,行山,求邸,見壁間有詩曰:『人間無漏仙,兀兀三杯醉;世上沒眼禪,昏昏一覺睡。雖然沒交涉,其奈略相似;相似尚如此,何況真個是。』」故其海上作《濁醪有妙理賦》曰:「嘗因既醉之適,方識人心之正。」然此老言人心之正,如孟子言性善,何以異哉。
出處《冷齋夜話》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潁濱嘗語陳天倪云:「亡兄子瞻及第調官,見先伯父(蘇渙),問所以為政之方。伯父曰:『如汝作《刑賞忠厚論》。』子瞻曰:『文章固某所能,然初未嘗學為政也,奈何?』伯父曰:『汝在場屋,得一論題時,即有處置,方敢下筆,此文遂佳。為政亦然。有事入來,見得未破,不要下手;俟了了而後行,無有錯也。』至今以此言為家法。
出處《潁濱語錄》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陳希亮,字公弼,天資剛正人也。嘉祐中,知鳳翔府。東坡初擢制科,簽書判官事,吏呼「蘇賢良」,公弼怒曰:「府判官何賢良也?」杖其吏不顧。或謁入不得見。故東坡《客次假寐詩》:「雖無性命憂,且復忍斯須。」又,《九日獨不預府宴,登真興寺閣詩》:「憶弟恨如雲不散,望鄉心似雨難開。」其不堪如此。又,東坡「詩案」云:「任鳳翔簽判日,為中元節不過知府廳,罰銅八斤。」亦公弼案也。東坡作府齋醮禱祈諸小文,公弼必塗黑改定,數往反。至為公弼作《凌虛台記》曰:「東則秦穆公祈年橐泉,南則漢武長楊五柞,北則隋之仁壽,唐之九成,計一時之盛,宏傑詭麗,堅固而不可動者,豈特百倍於台而已哉。然數世之後,欲求其仿佛,破瓦頹垣,無復存者,既已化為禾黍荊棘,邱墟隴畝矣,而況於此台歟?夫台不足恃以長久,而況於人事之得喪,忽往而忽來者歟?或者欲以誇世而自足,則過矣。」公弼覽之笑曰:「吾親蘇明允猶子也,某猶孫子也。平日故不以辭色假之者,以其年少暴得大名,懼夫滿而不勝也,乃不吾樂邪?」不易一字,亟命刻之石。後公弼受他州饋酒,從贓坐,沮辱抑鬱抵於死。或云,歐陽公憾於公弼,有曲折,東坡不但望公弼相遇之薄也。公弼子慥季常(4:陳慥,字季常),居黃州之岐亭,慕朱家、郭解為人,閭里之俠皆歸之。元豐初,東坡謫黃州者,執政疑公弼廢死自東坡,委於季常甘心焉。然東坡、季常,相得歡甚。故東坡特為公弼作傳,至比之汲黯,曰;「軾官鳳翔,實從公二年。方是時年少氣盛,愚不更事,屢與公爭議,至形於言色,已而悔之。」
出處《河南邵氏聞見後錄》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蜀人大抵善詞筆而少吏能。眉山任師中,嘗與予言:「吾蜀前輩有吏能者,唯何聖從、陳公弼二人而已。小子不才,敢出其後。」然師中之言,亦自負爾。何公(何郯)予不及識。治平末年,予為岐府掾,是時陳公去岐未久。竊嘗訪其行事,大略馭吏嚴察,人不敢欺,奸吏不敢欺,則民自安堵矣。小大之牘,罔不經目。小則幕府,大則自操筆為之。常屬紙數幅,使兩人持其端,提筆歷歷書之,理法皆備,出人意表,官吏以此服之。是時蘇子瞻登制舉,簽判府事,實佐公。其後子瞻亦自負吏事,人或詰之,乃曰:「吾得之陳公也。」……子瞻在岐,與陳公不相諧,竟至上聞。其來,陳公以鄉里長老自處,子瞻少年氣剛不少下。子瞻後悔此事,不喜人問之。於是作《陳公弼傳》,是亦補過之言云。
出處《畫墁錄》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予兄子瞻,嘗從事扶風(郡名,漢朝稱右扶風、疾風郡)。開元寺多古畫,而子瞻少好畫,往往匹馬入寺,循壁終日。有一老僧出,揖之曰;「小院在近,能一相訪否?」子瞻欣然從之。僧曰:「貧道平生好藥術,有一方,能以朱砂化淡金為精金。老當傳人,而患無可傳者;知公可傳,故欲一見。」子瞻曰:「吾不好此術,雖得之,將不能為。」僧曰:「此方知而不可為,公若不為,正當傳矣。」是時,陳希亮少卿守扶風,而平生溺於黃白(即黃白術),嘗於此僧求方,而僧不與。子瞻曰:「陳卿(陳希亮)求而不與,吾不求而得,何也?」僧曰:「貧道非不悅陳卿,畏其得方不能不為耳。貧道昔嘗以方授人矣,有為之即死者,有遭喪者,有失官者,故不敢輕以授人。」即出一卷書曰:「此中皆名方,其一則化金方也。公必不肯輕作,且勿輕以授人,如陳卿,謹勿傳也。」子瞻許諾。歸視其方:每淡金一兩,視其分數,不足一分,輒以丹砂一錢益之,雜諸藥入甘鍋內火簻q之,熔即傾出,金砂俱不耗,且其色斑斑相雜,當再烹之,色勻乃止。後偶見陳卿(陳希亮),語及此僧,遽應之曰;「近得其方矣。」陳卿驚曰:「君何由得之?」子瞻具道僧不欲輕傳人之意,不以方示之。陳固請不已,不得已與之,陳試之良驗。子瞻悔曰:「某不惜此方,惜負此僧耳,公謹為之。陳姑應曰:「諾。」未幾,坐受鄰郡公使酒(即公費酒),以贓敗去。子瞻疑其以金故,深自悔恨。後謫居黃州,陳公子慥在黃,子瞻問曰:「少卿昔時嘗為此法否?」慥(陳慥)曰:「吾父既失官,至洛陽,無以買宅,遂大作此;然竟病指癰而歿。」乃知僧言誠不妄也。
出處《龍川略志》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東坡先生年二十有六,初仕岐下,有異僧強授之以化金方;既得其術,自是緘封之。後以授潁濱先生。潁濱亦藏之。逮居武昌,有親故知之,因扣其術。潁濱曰:「自先兄自授,秘之有年矣,暇日當求之巾笥間。」久之,呼求者至,出書示之。東坡岐下緘之宛然,潁濱乃啟封,披其書曰:「此其是乎?」求者然曰:「是矣!」潁濱即焚於爐中。語求者曰:「貧可忍也,此寧可為乎?」求者愧赧,若無所容,倉皇狼狽而去。
出處《席上腐談》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蘇子瞻任鳳翔府節度判官,章子厚為商州令,同試永興軍進士。劉原父為帥,皆以國士遇之。二人相得歡甚,同游南山諸寺。寺有山魈為祟,客不敢宿。子厚宿山,魈不敢出。抵仙游潭,下臨絕壁萬仞,岸甚狹,橫木架橋。子厚推子瞻過潭書壁,子瞻不敢過。子厚平步以過,用索繫樹,躡之上下,神色不動;以漆墨濡筆大書石壁上,曰:「章惇蘇軾來遊。」子瞻拊其背曰:「子厚必能殺人!」子厚曰:「何也?」子瞻曰:「能自拚命者能殺人也。」子厚大笑(見《宋史》章惇本傳)。
出處《高齋漫錄》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子厚為商州推官,時子瞻為鳳翔幕僉。因差試官開院,同途小飲山寺。聞報有虎者,二人酒狂,因勒馬同往觀之。去虎數十步外,馬驚不敢前。子瞻云:「馬猶如此,著甚來由。」乃轉去。子厚獨鞭馬向前去,曰:「我自有道理。」既近,取銅沙鑼於石上艡A響,虎即驚竄。歸謂子瞻曰:「子定不如我!」……
出處《耆舊續聞》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惇(章惇)自長安率蘇君旦(未詳),安君師孟(見《蘇東坡大全集》中有《答安師孟書》)至終南,謁蘇君軾,因與蘇遊樓觀、五郡、延生、大秦、仙游。旦(蘇旦)、師孟二君留終南。回,遂與二君過渼陂,漁於蘇君旦之園池。晚宿草堂。明日宿紫閣。……
出處《鄠縣草堂寺石刻》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章惇……既長登第,始與東坡先生締交。後送其出守湖州詩,首云:「方丈仙人出渺茫,高情猶愛水雲鄉。」以為譏己,由是怨之。……紹聖相天下,坡渡海,蓋修報也。
出處《揮麈後錄》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公(蘇軾)在鳳翔罷官來京師,道自華岳,忽隨行一兵遇祟甚狂,自褫衣巾。公使束縛之,而其巾自墜。人皆曰:「此岳神之怒也。」公因謁祠,且曰:「某昔之去無祈,今之回無禱,等以道出祠下,不敢不謁而已。隨行一兵,狂妄遇祟,而居人曰『神之怒也』,未知果然否?此一小人如虮虱耳,何足以煩神之威靈。縱此人有隱惡,則不可知;不然,以其懈怠失禮,或盜服御飲食等小罪爾,何足責也,當置之度外。竊謂岳鎮之重,所隸者廣,其間強有力富貴者,蓋有公為奸慝,神不敢往彼肆其威靈,而乃加怒一卒,無乃不可。某小官,一人病則一事缺,願恕之可乎?非某愚直,諒神不聞此言。」出廟,馬前一旋風突而出,忽作大風,震鼓天地,沙石驚飛。公曰:「神愈怒乎?吾不畏也!」冒風即行。風愈大,惟趁公行李,人馬皆辟易,不可移足。或勸曰:「禱謝之。」公曰:「禍福,天也。神怒即怒,吾行不止,其如余何?」已而風止,竟無別事。
出處《師友談記》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范鎮言:蘇軾治平間父死,韓琦與之銀三百,歐陽修與之銀二百,皆辭不受。今言者以為多差人舟事販私鹽,是厚誣也。
出處《長編》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范蜀公鎮每對客尊嚴靜重,言有條理,客亦不敢慢易。惟蘇子瞻則掀髯鼓掌,旁若無人。然蜀公甚敬之。
出處《道山清話》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某年十三歲時,見東坡過先君,具言:世有豪傑之士,隱而不見於世者。吾鄉隱居君子(予失其姓名),世居眉山之中。坡節葬時,會期已迫,而墓磚未足。謀之於人,皆曰:「當往見此君,則立可辦也。但多遊獵,又所居山林敻絕,未易見之。試往圖之。」東坡凡兩日始得至其居。又俟至日昃,伏於道左,方見其從數騎歸,乃整少年也。既下馬,始通謁,少年易服出迎于門外,執禮無違。坐定,問其所以,東坡具以告。少年曰:「易事爾。已具飯,且宿于此,當令如期辦所須。」少頃,數青衣童跪進盤飧,皆今日所擊之鮮也。進酒數大白,飲啖旁若,食兼數人。飯畢,始從容對榻。翌日,遣僕馬送坡下山。三日無耗。明日,且下手破土。坡甚疑悔,欲罪原告者。是夕至晚,磚猶無一口至者。明日曉,視其墓地之側,則五萬口斬斬然羅列矣。眾皆驚嘆。事畢,再往謁謝,卒不得見;送所直,亦不得還。豪傑士哉!
出處《澹山雜識》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潁濱嘗語陳天倪云:「亡兄子瞻及第調官,見先伯父(蘇渙),問所以為政之方。伯父曰:『如汝作《刑賞忠厚論》。』子瞻曰:『文章固某所能,然初未嘗學為政也,奈何?』伯父曰:『汝在場屋,得一論題時,即有處置,方敢下筆,此文遂佳。為政亦然。有事入來,見得未破,不要下手;俟了了而後行,無有錯也。』至今以此言為家法。
出處《潁濱語錄》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范鎮言:蘇軾治平間父死,韓琦與之銀三百,歐陽修與之銀二百,皆辭不受。今言者以為多差人舟事販私鹽,是厚誣也。
出處《長編》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陳希亮,字公弼,天資剛正人也。嘉祐中,知鳳翔府。東坡初擢制科,簽書判官事,吏呼「蘇賢良」,公弼怒曰:「府判官何賢良也?」杖其吏不顧。或謁入不得見。故東坡《客次假寐詩》:「雖無性命憂,且復忍斯須。」又,《九日獨不預府宴,登真興寺閣詩》:「憶弟恨如雲不散,望鄉心似雨難開。」其不堪如此。又,東坡「詩案」云:「任鳳翔簽判日,為中元節不過知府廳,罰銅八斤。」亦公弼案也。東坡作府齋醮禱祈諸小文,公弼必塗黑改定,數往反。至為公弼作《凌虛台記》曰:「東則秦穆公祈年橐泉,南則漢武長楊五柞,北則隋之仁壽,唐之九成,計一時之盛,宏傑詭麗,堅固而不可動者,豈特百倍於台而已哉。然數世之後,欲求其仿佛,破瓦頹垣,無復存者,既已化為禾黍荊棘,邱墟隴畝矣,而況於此台歟?夫台不足恃以長久,而況於人事之得喪,忽往而忽來者歟?或者欲以誇世而自足,則過矣。」公弼覽之笑曰:「吾親蘇明允猶子也,某猶孫子也。平日故不以辭色假之者,以其年少暴得大名,懼夫滿而不勝也,乃不吾樂邪?」不易一字,亟命刻之石。後公弼受他州饋酒,從贓坐,沮辱抑鬱抵於死。或云,歐陽公憾於公弼,有曲折,東坡不但望公弼相遇之薄也。公弼子慥季常(4:陳慥,字季常),居黃州之岐亭,慕朱家、郭解為人,閭里之俠皆歸之。元豐初,東坡謫黃州者,執政疑公弼廢死自東坡,委於季常甘心焉。然東坡、季常,相得歡甚。故東坡特為公弼作傳,至比之汲黯,曰;「軾官鳳翔,實從公二年。方是時年少氣盛,愚不更事,屢與公爭議,至形於言色,已而悔之。」
出處《河南邵氏聞見後錄》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東坡愛玉女洞中水,既致兩瓶,恐後復取,而為使者見紿,因破竹為契,使寺僧藏其一,以為往來之信,戲謂為「調水符」。作詩云:「欺謾久成俗,關市有契繻。誰知南山下,取水亦置符。古人辨淄澠,皎若鶴與鳧。吾今既謝此,但視符有無。常恐汲水人,智出符之餘。多防竟無及,棄置為長吁。」此當與「擇勝亭」(蘇軾所創造的流動性遊亭)俱傳,於好事者為推論也。
出處《觀林詩話》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東坡曰:「予少官鳳翔,行山,求邸,見壁間有詩曰:『人間無漏仙,兀兀三杯醉;世上沒眼禪,昏昏一覺睡。雖然沒交涉,其奈略相似;相似尚如此,何況真個是。』」故其海上作《濁醪有妙理賦》曰:「嘗因既醉之適,方識人心之正。」然此老言人心之正,如孟子言性善,何以異哉。
出處《冷齋夜話》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東坡先生年二十有六,初仕岐下,有異僧強授之以化金方;既得其術,自是緘封之。後以授潁濱先生。潁濱亦藏之。逮居武昌,有親故知之,因扣其術。潁濱曰:「自先兄自授,秘之有年矣,暇日當求之巾笥間。」久之,呼求者至,出書示之。東坡岐下緘之宛然,潁濱乃啟封,披其書曰:「此其是乎?」求者然曰:「是矣!」潁濱即焚於爐中。語求者曰:「貧可忍也,此寧可為乎?」求者愧赧,若無所容,倉皇狼狽而去。
出處《席上腐談》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蘇子瞻任鳳翔府節度判官,章子厚為商州令,同試永興軍進士。劉原父為帥,皆以國士遇之。二人相得歡甚,同游南山諸寺。寺有山魈為祟,客不敢宿。子厚宿山,魈不敢出。抵仙游潭,下臨絕壁萬仞,岸甚狹,橫木架橋。子厚推子瞻過潭書壁,子瞻不敢過。子厚平步以過,用索繫樹,躡之上下,神色不動;以漆墨濡筆大書石壁上,曰:「章惇蘇軾來遊。」子瞻拊其背曰:「子厚必能殺人!」子厚曰:「何也?」子瞻曰:「能自拚命者能殺人也。」子厚大笑(見《宋史》章惇本傳)。
出處《高齋漫錄》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公(蘇軾)在鳳翔罷官來京師,道自華岳,忽隨行一兵遇祟甚狂,自褫衣巾。公使束縛之,而其巾自墜。人皆曰:「此岳神之怒也。」公因謁祠,且曰:「某昔之去無祈,今之回無禱,等以道出祠下,不敢不謁而已。隨行一兵,狂妄遇祟,而居人曰『神之怒也』,未知果然否?此一小人如虮虱耳,何足以煩神之威靈。縱此人有隱惡,則不可知;不然,以其懈怠失禮,或盜服御飲食等小罪爾,何足責也,當置之度外。竊謂岳鎮之重,所隸者廣,其間強有力富貴者,蓋有公為奸慝,神不敢往彼肆其威靈,而乃加怒一卒,無乃不可。某小官,一人病則一事缺,願恕之可乎?非某愚直,諒神不聞此言。」出廟,馬前一旋風突而出,忽作大風,震鼓天地,沙石驚飛。公曰:「神愈怒乎?吾不畏也!」冒風即行。風愈大,惟趁公行李,人馬皆辟易,不可移足。或勸曰:「禱謝之。」公曰:「禍福,天也。神怒即怒,吾行不止,其如余何?」已而風止,竟無別事。
出處《師友談記》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某年十三歲時,見東坡過先君,具言:世有豪傑之士,隱而不見於世者。吾鄉隱居君子(予失其姓名),世居眉山之中。坡節葬時,會期已迫,而墓磚未足。謀之於人,皆曰:「當往見此君,則立可辦也。但多遊獵,又所居山林敻絕,未易見之。試往圖之。」東坡凡兩日始得至其居。又俟至日昃,伏於道左,方見其從數騎歸,乃整少年也。既下馬,始通謁,少年易服出迎于門外,執禮無違。坐定,問其所以,東坡具以告。少年曰:「易事爾。已具飯,且宿于此,當令如期辦所須。」少頃,數青衣童跪進盤飧,皆今日所擊之鮮也。進酒數大白,飲啖旁若,食兼數人。飯畢,始從容對榻。翌日,遣僕馬送坡下山。三日無耗。明日,且下手破土。坡甚疑悔,欲罪原告者。是夕至晚,磚猶無一口至者。明日曉,視其墓地之側,則五萬口斬斬然羅列矣。眾皆驚嘆。事畢,再往謁謝,卒不得見;送所直,亦不得還。豪傑士哉!
出處《澹山雜識》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予兄子瞻,嘗從事扶風(郡名,漢朝稱右扶風、疾風郡)。開元寺多古畫,而子瞻少好畫,往往匹馬入寺,循壁終日。有一老僧出,揖之曰;「小院在近,能一相訪否?」子瞻欣然從之。僧曰:「貧道平生好藥術,有一方,能以朱砂化淡金為精金。老當傳人,而患無可傳者;知公可傳,故欲一見。」子瞻曰:「吾不好此術,雖得之,將不能為。」僧曰:「此方知而不可為,公若不為,正當傳矣。」是時,陳希亮少卿守扶風,而平生溺於黃白(即黃白術),嘗於此僧求方,而僧不與。子瞻曰:「陳卿(陳希亮)求而不與,吾不求而得,何也?」僧曰:「貧道非不悅陳卿,畏其得方不能不為耳。貧道昔嘗以方授人矣,有為之即死者,有遭喪者,有失官者,故不敢輕以授人。」即出一卷書曰:「此中皆名方,其一則化金方也。公必不肯輕作,且勿輕以授人,如陳卿,謹勿傳也。」子瞻許諾。歸視其方:每淡金一兩,視其分數,不足一分,輒以丹砂一錢益之,雜諸藥入甘鍋內火簻q之,熔即傾出,金砂俱不耗,且其色斑斑相雜,當再烹之,色勻乃止。後偶見陳卿(陳希亮),語及此僧,遽應之曰;「近得其方矣。」陳卿驚曰:「君何由得之?」子瞻具道僧不欲輕傳人之意,不以方示之。陳固請不已,不得已與之,陳試之良驗。子瞻悔曰:「某不惜此方,惜負此僧耳,公謹為之。陳姑應曰:「諾。」未幾,坐受鄰郡公使酒(即公費酒),以贓敗去。子瞻疑其以金故,深自悔恨。後謫居黃州,陳公子慥在黃,子瞻問曰:「少卿昔時嘗為此法否?」慥(陳慥)曰:「吾父既失官,至洛陽,無以買宅,遂大作此;然竟病指癰而歿。」乃知僧言誠不妄也。
出處《龍川略志》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子厚為商州推官,時子瞻為鳳翔幕僉。因差試官開院,同途小飲山寺。聞報有虎者,二人酒狂,因勒馬同往觀之。去虎數十步外,馬驚不敢前。子瞻云:「馬猶如此,著甚來由。」乃轉去。子厚獨鞭馬向前去,曰:「我自有道理。」既近,取銅沙鑼於石上艡A響,虎即驚竄。歸謂子瞻曰:「子定不如我!」……
出處《耆舊續聞》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大理評事蘇軾為鳳翔府判官,得古器於終南山下,其形制與今《三禮圖》所畫及人家所藏古敦皆不同。初莫知為敦也,蓋其銘有寶尊敦之文,遂以為敦爾。
出處《集古錄跋尾》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惇(章惇)自長安率蘇君旦(未詳),安君師孟(見《蘇東坡大全集》中有《答安師孟書》)至終南,謁蘇君軾,因與蘇遊樓觀、五郡、延生、大秦、仙游。旦(蘇旦)、師孟二君留終南。回,遂與二君過渼陂,漁於蘇君旦之園池。晚宿草堂。明日宿紫閣。……
出處《鄠縣草堂寺石刻》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蜀人大抵善詞筆而少吏能。眉山任師中,嘗與予言:「吾蜀前輩有吏能者,唯何聖從、陳公弼二人而已。小子不才,敢出其後。」然師中之言,亦自負爾。何公(何郯)予不及識。治平末年,予為岐府掾,是時陳公去岐未久。竊嘗訪其行事,大略馭吏嚴察,人不敢欺,奸吏不敢欺,則民自安堵矣。小大之牘,罔不經目。小則幕府,大則自操筆為之。常屬紙數幅,使兩人持其端,提筆歷歷書之,理法皆備,出人意表,官吏以此服之。是時蘇子瞻登制舉,簽判府事,實佐公。其後子瞻亦自負吏事,人或詰之,乃曰:「吾得之陳公也。」……子瞻在岐,與陳公不相諧,竟至上聞。其來,陳公以鄉里長老自處,子瞻少年氣剛不少下。子瞻後悔此事,不喜人問之。於是作《陳公弼傳》,是亦補過之言云。
出處《畫墁錄》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章惇……既長登第,始與東坡先生締交。後送其出守湖州詩,首云:「方丈仙人出渺茫,高情猶愛水雲鄉。」以為譏己,由是怨之。……紹聖相天下,坡渡海,蓋修報也。
出處《揮麈後錄》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范蜀公鎮每對客尊嚴靜重,言有條理,客亦不敢慢易。惟蘇子瞻則掀髯鼓掌,旁若無人。然蜀公甚敬之。
出處《道山清話》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范蜀公鎮每對客尊嚴靜重,言有條理,客亦不敢慢易。惟蘇子瞻則掀髯鼓掌,旁若無人。然蜀公甚敬之。
出處《道山清話》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潁濱嘗語陳天倪云:「亡兄子瞻及第調官,見先伯父(蘇渙),問所以為政之方。伯父曰:『如汝作《刑賞忠厚論》。』子瞻曰:『文章固某所能,然初未嘗學為政也,奈何?』伯父曰:『汝在場屋,得一論題時,即有處置,方敢下筆,此文遂佳。為政亦然。有事入來,見得未破,不要下手;俟了了而後行,無有錯也。』至今以此言為家法。
出處《潁濱語錄》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東坡先生年二十有六,初仕岐下,有異僧強授之以化金方;既得其術,自是緘封之。後以授潁濱先生。潁濱亦藏之。逮居武昌,有親故知之,因扣其術。潁濱曰:「自先兄自授,秘之有年矣,暇日當求之巾笥間。」久之,呼求者至,出書示之。東坡岐下緘之宛然,潁濱乃啟封,披其書曰:「此其是乎?」求者然曰:「是矣!」潁濱即焚於爐中。語求者曰:「貧可忍也,此寧可為乎?」求者愧赧,若無所容,倉皇狼狽而去。
出處《席上腐談》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蜀人大抵善詞筆而少吏能。眉山任師中,嘗與予言:「吾蜀前輩有吏能者,唯何聖從、陳公弼二人而已。小子不才,敢出其後。」然師中之言,亦自負爾。何公(何郯)予不及識。治平末年,予為岐府掾,是時陳公去岐未久。竊嘗訪其行事,大略馭吏嚴察,人不敢欺,奸吏不敢欺,則民自安堵矣。小大之牘,罔不經目。小則幕府,大則自操筆為之。常屬紙數幅,使兩人持其端,提筆歷歷書之,理法皆備,出人意表,官吏以此服之。是時蘇子瞻登制舉,簽判府事,實佐公。其後子瞻亦自負吏事,人或詰之,乃曰:「吾得之陳公也。」……子瞻在岐,與陳公不相諧,竟至上聞。其來,陳公以鄉里長老自處,子瞻少年氣剛不少下。子瞻後悔此事,不喜人問之。於是作《陳公弼傳》,是亦補過之言云。
出處《畫墁錄》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大理評事蘇軾為鳳翔府判官,得古器於終南山下,其形制與今《三禮圖》所畫及人家所藏古敦皆不同。初莫知為敦也,蓋其銘有寶尊敦之文,遂以為敦爾。
出處《集古錄跋尾》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予兄子瞻,嘗從事扶風(郡名,漢朝稱右扶風、疾風郡)。開元寺多古畫,而子瞻少好畫,往往匹馬入寺,循壁終日。有一老僧出,揖之曰;「小院在近,能一相訪否?」子瞻欣然從之。僧曰:「貧道平生好藥術,有一方,能以朱砂化淡金為精金。老當傳人,而患無可傳者;知公可傳,故欲一見。」子瞻曰:「吾不好此術,雖得之,將不能為。」僧曰:「此方知而不可為,公若不為,正當傳矣。」是時,陳希亮少卿守扶風,而平生溺於黃白(即黃白術),嘗於此僧求方,而僧不與。子瞻曰:「陳卿(陳希亮)求而不與,吾不求而得,何也?」僧曰:「貧道非不悅陳卿,畏其得方不能不為耳。貧道昔嘗以方授人矣,有為之即死者,有遭喪者,有失官者,故不敢輕以授人。」即出一卷書曰:「此中皆名方,其一則化金方也。公必不肯輕作,且勿輕以授人,如陳卿,謹勿傳也。」子瞻許諾。歸視其方:每淡金一兩,視其分數,不足一分,輒以丹砂一錢益之,雜諸藥入甘鍋內火簻q之,熔即傾出,金砂俱不耗,且其色斑斑相雜,當再烹之,色勻乃止。後偶見陳卿(陳希亮),語及此僧,遽應之曰;「近得其方矣。」陳卿驚曰:「君何由得之?」子瞻具道僧不欲輕傳人之意,不以方示之。陳固請不已,不得已與之,陳試之良驗。子瞻悔曰:「某不惜此方,惜負此僧耳,公謹為之。陳姑應曰:「諾。」未幾,坐受鄰郡公使酒(即公費酒),以贓敗去。子瞻疑其以金故,深自悔恨。後謫居黃州,陳公子慥在黃,子瞻問曰:「少卿昔時嘗為此法否?」慥(陳慥)曰:「吾父既失官,至洛陽,無以買宅,遂大作此;然竟病指癰而歿。」乃知僧言誠不妄也。
出處《龍川略志》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子厚為商州推官,時子瞻為鳳翔幕僉。因差試官開院,同途小飲山寺。聞報有虎者,二人酒狂,因勒馬同往觀之。去虎數十步外,馬驚不敢前。子瞻云:「馬猶如此,著甚來由。」乃轉去。子厚獨鞭馬向前去,曰:「我自有道理。」既近,取銅沙鑼於石上艡A響,虎即驚竄。歸謂子瞻曰:「子定不如我!」……
出處《耆舊續聞》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惇(章惇)自長安率蘇君旦(未詳),安君師孟(見《蘇東坡大全集》中有《答安師孟書》)至終南,謁蘇君軾,因與蘇遊樓觀、五郡、延生、大秦、仙游。旦(蘇旦)、師孟二君留終南。回,遂與二君過渼陂,漁於蘇君旦之園池。晚宿草堂。明日宿紫閣。……
出處《鄠縣草堂寺石刻》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陳希亮,字公弼,天資剛正人也。嘉祐中,知鳳翔府。東坡初擢制科,簽書判官事,吏呼「蘇賢良」,公弼怒曰:「府判官何賢良也?」杖其吏不顧。或謁入不得見。故東坡《客次假寐詩》:「雖無性命憂,且復忍斯須。」又,《九日獨不預府宴,登真興寺閣詩》:「憶弟恨如雲不散,望鄉心似雨難開。」其不堪如此。又,東坡「詩案」云:「任鳳翔簽判日,為中元節不過知府廳,罰銅八斤。」亦公弼案也。東坡作府齋醮禱祈諸小文,公弼必塗黑改定,數往反。至為公弼作《凌虛台記》曰:「東則秦穆公祈年橐泉,南則漢武長楊五柞,北則隋之仁壽,唐之九成,計一時之盛,宏傑詭麗,堅固而不可動者,豈特百倍於台而已哉。然數世之後,欲求其仿佛,破瓦頹垣,無復存者,既已化為禾黍荊棘,邱墟隴畝矣,而況於此台歟?夫台不足恃以長久,而況於人事之得喪,忽往而忽來者歟?或者欲以誇世而自足,則過矣。」公弼覽之笑曰:「吾親蘇明允猶子也,某猶孫子也。平日故不以辭色假之者,以其年少暴得大名,懼夫滿而不勝也,乃不吾樂邪?」不易一字,亟命刻之石。後公弼受他州饋酒,從贓坐,沮辱抑鬱抵於死。或云,歐陽公憾於公弼,有曲折,東坡不但望公弼相遇之薄也。公弼子慥季常(4:陳慥,字季常),居黃州之岐亭,慕朱家、郭解為人,閭里之俠皆歸之。元豐初,東坡謫黃州者,執政疑公弼廢死自東坡,委於季常甘心焉。然東坡、季常,相得歡甚。故東坡特為公弼作傳,至比之汲黯,曰;「軾官鳳翔,實從公二年。方是時年少氣盛,愚不更事,屢與公爭議,至形於言色,已而悔之。」
出處《河南邵氏聞見後錄》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公(蘇軾)在鳳翔罷官來京師,道自華岳,忽隨行一兵遇祟甚狂,自褫衣巾。公使束縛之,而其巾自墜。人皆曰:「此岳神之怒也。」公因謁祠,且曰:「某昔之去無祈,今之回無禱,等以道出祠下,不敢不謁而已。隨行一兵,狂妄遇祟,而居人曰『神之怒也』,未知果然否?此一小人如虮虱耳,何足以煩神之威靈。縱此人有隱惡,則不可知;不然,以其懈怠失禮,或盜服御飲食等小罪爾,何足責也,當置之度外。竊謂岳鎮之重,所隸者廣,其間強有力富貴者,蓋有公為奸慝,神不敢往彼肆其威靈,而乃加怒一卒,無乃不可。某小官,一人病則一事缺,願恕之可乎?非某愚直,諒神不聞此言。」出廟,馬前一旋風突而出,忽作大風,震鼓天地,沙石驚飛。公曰:「神愈怒乎?吾不畏也!」冒風即行。風愈大,惟趁公行李,人馬皆辟易,不可移足。或勸曰:「禱謝之。」公曰:「禍福,天也。神怒即怒,吾行不止,其如余何?」已而風止,竟無別事。
出處《師友談記》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蘇子瞻任鳳翔府節度判官,章子厚為商州令,同試永興軍進士。劉原父為帥,皆以國士遇之。二人相得歡甚,同游南山諸寺。寺有山魈為祟,客不敢宿。子厚宿山,魈不敢出。抵仙游潭,下臨絕壁萬仞,岸甚狹,橫木架橋。子厚推子瞻過潭書壁,子瞻不敢過。子厚平步以過,用索繫樹,躡之上下,神色不動;以漆墨濡筆大書石壁上,曰:「章惇蘇軾來遊。」子瞻拊其背曰:「子厚必能殺人!」子厚曰:「何也?」子瞻曰:「能自拚命者能殺人也。」子厚大笑(見《宋史》章惇本傳)。
出處《高齋漫錄》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章惇……既長登第,始與東坡先生締交。後送其出守湖州詩,首云:「方丈仙人出渺茫,高情猶愛水雲鄉。」以為譏己,由是怨之。……紹聖相天下,坡渡海,蓋修報也。
出處《揮麈後錄》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某年十三歲時,見東坡過先君,具言:世有豪傑之士,隱而不見於世者。吾鄉隱居君子(予失其姓名),世居眉山之中。坡節葬時,會期已迫,而墓磚未足。謀之於人,皆曰:「當往見此君,則立可辦也。但多遊獵,又所居山林敻絕,未易見之。試往圖之。」東坡凡兩日始得至其居。又俟至日昃,伏於道左,方見其從數騎歸,乃整少年也。既下馬,始通謁,少年易服出迎于門外,執禮無違。坐定,問其所以,東坡具以告。少年曰:「易事爾。已具飯,且宿于此,當令如期辦所須。」少頃,數青衣童跪進盤飧,皆今日所擊之鮮也。進酒數大白,飲啖旁若,食兼數人。飯畢,始從容對榻。翌日,遣僕馬送坡下山。三日無耗。明日,且下手破土。坡甚疑悔,欲罪原告者。是夕至晚,磚猶無一口至者。明日曉,視其墓地之側,則五萬口斬斬然羅列矣。眾皆驚嘆。事畢,再往謁謝,卒不得見;送所直,亦不得還。豪傑士哉!
出處《澹山雜識》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東坡愛玉女洞中水,既致兩瓶,恐後復取,而為使者見紿,因破竹為契,使寺僧藏其一,以為往來之信,戲謂為「調水符」。作詩云:「欺謾久成俗,關市有契繻。誰知南山下,取水亦置符。古人辨淄澠,皎若鶴與鳧。吾今既謝此,但視符有無。常恐汲水人,智出符之餘。多防竟無及,棄置為長吁。」此當與「擇勝亭」(蘇軾所創造的流動性遊亭)俱傳,於好事者為推論也。
出處《觀林詩話》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東坡曰:「予少官鳳翔,行山,求邸,見壁間有詩曰:『人間無漏仙,兀兀三杯醉;世上沒眼禪,昏昏一覺睡。雖然沒交涉,其奈略相似;相似尚如此,何況真個是。』」故其海上作《濁醪有妙理賦》曰:「嘗因既醉之適,方識人心之正。」然此老言人心之正,如孟子言性善,何以異哉。
出處《冷齋夜話》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


內容范鎮言:蘇軾治平間父死,韓琦與之銀三百,歐陽修與之銀二百,皆辭不受。今言者以為多差人舟事販私鹽,是厚誣也。
出處《長編》
年代【1061—1064:鳳翔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