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前一頁】 【回蘇軾首頁


內容熙寧初,有人自常調上書,迎合宰相意,遂丞御史。蘇長公戲之曰:「有甚意頭求富貴,沒些巴鼻便奸邪。」「有甚意頭」、「沒些巴鼻」,皆俗語也。
出處《後山詩話》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陳無己《詩話》(即《後山詩話》)云:「某公用事,排斥端士,矯節偽行。范蜀公詠僧房假山曰:『倏忽平為險,分明假奪真。』蓋刺公也。」「某公」,荊公也。予又嘗記一假山詩云:「安石作假山,其中多詭怪。雖然知是假,爭奈主人愛。」云云。世以為東坡所作,不知是否。
出處《能改齋漫錄》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熙寧詔裁宗室授官法及恩例,東坡亦以為然,曰;「此實陛下至明至斷,所以深計遠慮,割愛為民。」其後無戚疏少長,皆仰食縣官,西南兩宗無賴者,至縱其婢,使與閭巷通,生子則認為己子,而利其請給,此自古所無之弊例也。
出處《齊東野語》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熙寧三年三月春放榜,韓秉國(疑為韓持國之誤)、呂惠卿初考,阿時者皆在高等,訐直者皆在下等;宋次道、劉貢父復考,皆反之。吳沖卿、陳述古多從初考。葉祖洽策言:「祖宗多因循苟簡之政,陛下即位,革而新之。」沖卿等奏從初考;李才元、蘇子瞻編排上官均第一,祖洽第二,陸佃第三。上令陳相(陳升之)面讀祖洽策,擢祖洽第一。又問★(人忠)卷所在。★(人忠)者,佃卷號也,擢為第三。子瞻退擬進士對策而獻之,且言:「祖洽詆祖宗以媚時君,而魁多士,何以正風化?」
出處《司馬文正公日錄》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三月己亥,始以策試進士;初同知貢舉呂公著,在貢院中密奏,言:「天子臨軒策士而用詩賦,非舉賢求治之意,乞出自宸衷,以咨訪治道。」至是,上御集英殿試進士,遂專用策,賜葉祖洽以下三百人及第山身。祖洽,邵武人,所對策專投合用事者,言祖宗多因循苟簡之政,陛下即位,革而新之。考官宋敏求、蘇軾欲黜之。呂惠卿擢為第一。蘇軾謂:「祖洽詆祖宗以媚時君,而魁多士,何以正風化?」乃擬答進士策獻之。上以示王安石,安石言:「軾才亦高,但所學不正,又以不得逞之,故其言遂跌蕩至此。」數請詘之。
出處《宋元通鑒》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介甫初為政,每贊上以獨斷,上專信任之。蘇軾為開封試官,策問進士以:「晉武平吳以獨斷而克(見《晉書•羊祜傳》),符堅伐晉以獨斷而亡(時苻融、權翼等皆持不同意見,力諫,不聽),齊桓專任管仲而霸(春秋時代的諸侯齊桓公,名小白),燕噲專任子之而敗(見《戰國策》),事同而功異,何也?」介甫見之不悅。軾弟轍辭條例司,言青苗不便,介甫尤怒;乃定制策登科者,不得與館職,皆送審官(審官院),與合入差遣,以軾、轍兄弟故也。
出處《司馬文正公日錄》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庚子,曾公亮罷。公亮初嫉韓琦,故薦王安石以間之。及同輔政,知帝方向安石,凡更張庶事,一切陰助之,而外若不與同者。嘗遣其子孝寬參其謀,至帝前略無所異。由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深德之。公亮以老求去,遂拜司空侍中,集禧觀使。蘇軾嘗從容責其不能救正變更。公亮曰:「上與介甫如一人,此乃天也。」安石猶以公亮不盡阿附己,於是聽其罷相。
出處《宋元通鑒》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熙寧初議新法,中外惶駭。韓魏公有文字到朝廷,裕陵之意稍疑。介甫怒,在告不出。曾魯公以魏公文字問執政諸公曰:「此事如何?」清獻趙公曰:「莫須待介甫參告否?」(《宋史》趙抃本傳)魯公默然。是夜密遣其子孝寬報介甫,且速出參政,若不出,則事未可知。是參政雖在朝,終做一事不得也。介甫明日入對,辨論不已。魏公之奏不行。其後魯公致政,孝寬遂驟用。前輩知熙豐事本末者,嘗為予言,當此時人心倚魏公為重,而介甫亦以此去就,微魯公之助,則必去無疑。既久,則羽翼已成,裕陵雖亦悔,而新法恪不能改,以用新法進而為之遊說者眾也。東坡曾與子由論清獻,子由曰:「清獻異同之跡,必不肯與介甫為地,孝寬之跡,他人之子弟不與,可以明其不助。」東坡曰:「當時誰教汝鬼擘。」子由無語。
出處《曲洧舊聞》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東坡性不忍事。嘗云:「如食中有蠅,吐之乃已。」晁美叔每見,以此為言。坡云:「某被昭陵(宋仁宗趙禎)擢在賢科,一時魁舊往往為知己,上賜對便殿,有所開陳,悉蒙嘉納。已而章疏屢上,雖甚剴切,亦終不怒。使某不言,誰當言者?某之所慮,不過恐朝廷殺我耳。」美叔默然。坡浩嘆久之,曰:「朝廷若果見殺我,微命亦何足惜?只是有一事,殺了我,沒好了你。」遂相與大笑而起。
出處《曲洧舊聞》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翰林學士范鎮乞致仕,上疏……復極言青苗之害。疏入,王安石大怒,持其疏至手顫。乃自草制,極詆之,遂以戶部侍郎致仕;凡所宜得恩典,悉不與。鎮(范鎮)表謝,略曰:「願陛下集群議為耳目,以除壅蔽之奸;任老成為腹心,以養中和之福。」天下聞而壯之。蘇軾往賀曰:「公雖退,而名益重矣!」鎮(范鎮)愀然曰:「君子言聽計從,消患於未萌,使天下陰受其賜;無智名,無勇功,吾獨不得為此,使天下受其害,而吾享其名,吾何心哉?」
出處《宋元通鑒》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蘇子瞻學士,蜀人也。嘗於淯井監得西南夷人所賣蠻布弓衣,其文織成梅聖俞《春雪詩》。此詩在聖俞集中未為絕唱,蓋其名重天下,一篇一詠,傳落夷狄,而異域之人,貴重之如此耳。子瞻以余尤知聖俞者,得之因以見遺。
出處《六一詩話》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文同,字與可,蜀人,與蘇子瞻為中表兄弟,相厚;為人靖深超然,不攖世故;善畫墨竹,作詩騷亦過人。熙寧初,時論既不一,士大夫好惡紛然,與可在館閣,未嘗有所向背。時子瞻數上書,論天下事;退而與賓客言,亦多以時事為譏誚。與可極以為不然,每苦口力戒之,子瞻不能聽也。出為杭州通判,與可送行詩有「北客若來休問事,西湖雖好莫吟詩」之句。及黃州之謫,正在杭州詩語,人以為知言。
出處《石林詩話》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蘇子瞻字子平。文與可《月嵒齋》詩云:「子平一見初動心」,又云:「子平謂我同所好」。注云:「子平即子瞻也。」
出處《黃奶餘話》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荊公論揚雄投閣事,此史臣之妄耳。豈有揚子雲而投閣者,又《劇秦美新》,亦後人誣子雲耳。子雲豈肯作此文。他日見東坡,遂論及此。東坡云:「某亦疑一事。」介甫曰:「疑何事?」東坡曰:「西漢果有揚子雲否?」聞者皆大笑。
出處《北窗炙輠》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王荊公在熙寧中作《字說》(《字說》又稱《熙寧字說》,共二十四卷),行之天下。東坡在館,一日因見而及之,曰:「丞相賾微窅窮,制作某不敢知;獨恐每每牽附,學者成風,有不勝其鑿者。姑以★(牛牛牛)、麤二字言之:牛之體,壯於鹿;鹿之行,速於牛。今積三為字,而其義皆反之,何也?」荊公無以答,迄不為變。黨伐之論,於是浸闓;黃岡之貶,蓋不特坐詩禍也。
出處《桯史》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東坡聞荊公《字說》新成,戲曰:「以竹鞭馬為『篤』,以竹鞭犬,有何可笑?!」又曰:「鳩字從九從鳥,亦有證據。《詩》曰:『鳲鳩在桑,其子七兮。』和爺和娘,恰是九個!」
出處《高齋漫錄》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陳伯修作《五代史序》(《五代史》系歐陽修所修)。東坡曰:「如錦宮人裹孝★(襆,改衣為巾)頭。」
出處《北窗炙輠》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世傳東坡問荊公:「何以謂之『波』?」曰:「水之皮。」坡曰:「然則『滑』者,水之骨也?!」
出處《鶴林玉露》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東坡聞荊公《字說》成,戲曰:「以竹鞭馬為篤,不知以竹鞭犬有何可笑?」又舉「坡」字問荊公曰:「何義?」荊公曰:「『坡』者土之皮。」東坡曰:「然則『滑』亦水之骨乎?」荊公默然。荊公又問曰:「鳩字從九鳥亦有證乎?」東坡曰:「《詩》云;『鳲鳩在桑,其子七兮』,和爺和娘,恰是九個。」荊公欣然而聽,久之,始悟其謔也。(與《高齋漫錄》、《鶴林玉露》所載雷同)
出處《調謔編》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子瞻問歐陽公曰:「《五代史》可傳否?」公曰:「修於此,竊有善善惡惡之志。」蘇公曰:「韓通無傳,惡得為善善惡惡?」公默然。通,周臣也。陳橋兵變,歸戴永昌,通擐甲誓師,出抗而死。
出處《野老記聞》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劉原父在詞掖,歐陽文忠公嘗折簡問入閣起於何年?閣是何殿?開延英起何年?五日一起居,遂廢正衙不坐起何年?原父就坐中疏入閣事,詳盡無遺。原父私謂所親曰;「好個歐九(歐陽修),極有文章,可惜不甚讀書。」東坡後聞此言,笑曰:「軾輩將如之何?」
出處《宋稗類鈔》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英宗實錄》,熙寧元年曾宣靖提舉,王荊公時已入翰林,請自為之,兼《實錄》修撰,不置官屬,成書三十卷,出於一手。東坡先生嘗語劉壯輿羲仲云:「此書詞簡而事備,文古而意明,為國朝諸史之冠。」
出處《揮塵三錄》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神宗熙寧間,北朝使至,每以能詩自矜,以詰翰林諸儒。上命東坡館伴之,北使乃以詩詰東坡。東坡曰:「賦詩,亦易事也;觀詩稍難耳。」遂作《晚眺》詩以示之。北使惶愧莫知所云,自後不復言詩矣(《晚眺》詩被稱作神智體)。
出處《回文類聚》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僕嘗與子瞻學士會食於嘉祐長老紀公之丈室。子瞻識其行於壁,又書水去真定之喻十二言於其所謂禪版者。紀曰:「壁有時以圮,版有時以蠹,不幸而及於此,則吾之所寶去矣。我將寶其真筆,而摹其字於石,垂之綿綿,使觀者知大賢之所存。」熙寧四年八月九日,河南侯溥元叔題。
出處《油水頌跋》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公(韓琦)在政府,蜀人蘇軾往見公,公因問軾云:「近有人來薦王迥,其為人如何?學士相識否?」軾云:「為人奇俊。」公不諭其意。後數日,公宴,出家妓,有歌新曲《六么》者,公方悟軾之言,蓋歌有「奇俊王家郎」也。既而公語諸子云:「蘇軾學士,文學過人,然豈享大福德人也?」
出處《魏王語錄》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熙寧初,有人自常調上書,迎合宰相意,遂丞御史。蘇長公戲之曰:「有甚意頭求富貴,沒些巴鼻便奸邪。」「有甚意頭」、「沒些巴鼻」,皆俗語也。
出處《後山詩話》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陳無己《詩話》(即《後山詩話》)云:「某公用事,排斥端士,矯節偽行。范蜀公詠僧房假山曰:『倏忽平為險,分明假奪真。』蓋刺公也。」「某公」,荊公也。予又嘗記一假山詩云:「安石作假山,其中多詭怪。雖然知是假,爭奈主人愛。」云云。世以為東坡所作,不知是否。
出處《能改齋漫錄》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熙寧詔裁宗室授官法及恩例,東坡亦以為然,曰;「此實陛下至明至斷,所以深計遠慮,割愛為民。」其後無戚疏少長,皆仰食縣官,西南兩宗無賴者,至縱其婢,使與閭巷通,生子則認為己子,而利其請給,此自古所無之弊例也。
出處《齊東野語》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熙寧三年三月春放榜,韓秉國(疑為韓持國之誤)、呂惠卿初考,阿時者皆在高等,訐直者皆在下等;宋次道、劉貢父復考,皆反之。吳沖卿、陳述古多從初考。葉祖洽策言:「祖宗多因循苟簡之政,陛下即位,革而新之。」沖卿等奏從初考;李才元、蘇子瞻編排上官均第一,祖洽第二,陸佃第三。上令陳相(陳升之)面讀祖洽策,擢祖洽第一。又問★(人忠)卷所在。★(人忠)者,佃卷號也,擢為第三。子瞻退擬進士對策而獻之,且言:「祖洽詆祖宗以媚時君,而魁多士,何以正風化?」
出處《司馬文正公日錄》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三月己亥,始以策試進士;初同知貢舉呂公著,在貢院中密奏,言:「天子臨軒策士而用詩賦,非舉賢求治之意,乞出自宸衷,以咨訪治道。」至是,上御集英殿試進士,遂專用策,賜葉祖洽以下三百人及第山身。祖洽,邵武人,所對策專投合用事者,言祖宗多因循苟簡之政,陛下即位,革而新之。考官宋敏求、蘇軾欲黜之。呂惠卿擢為第一。蘇軾謂:「祖洽詆祖宗以媚時君,而魁多士,何以正風化?」乃擬答進士策獻之。上以示王安石,安石言:「軾才亦高,但所學不正,又以不得逞之,故其言遂跌蕩至此。」數請詘之。
出處《宋元通鑒》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介甫初為政,每贊上以獨斷,上專信任之。蘇軾為開封試官,策問進士以:「晉武平吳以獨斷而克(見《晉書•羊祜傳》),符堅伐晉以獨斷而亡(時苻融、權翼等皆持不同意見,力諫,不聽),齊桓專任管仲而霸(春秋時代的諸侯齊桓公,名小白),燕噲專任子之而敗(見《戰國策》),事同而功異,何也?」介甫見之不悅。軾弟轍辭條例司,言青苗不便,介甫尤怒;乃定制策登科者,不得與館職,皆送審官(審官院),與合入差遣,以軾、轍兄弟故也。
出處《司馬文正公日錄》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庚子,曾公亮罷。公亮初嫉韓琦,故薦王安石以間之。及同輔政,知帝方向安石,凡更張庶事,一切陰助之,而外若不與同者。嘗遣其子孝寬參其謀,至帝前略無所異。由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深德之。公亮以老求去,遂拜司空侍中,集禧觀使。蘇軾嘗從容責其不能救正變更。公亮曰:「上與介甫如一人,此乃天也。」安石猶以公亮不盡阿附己,於是聽其罷相。
出處《宋元通鑒》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熙寧初議新法,中外惶駭。韓魏公有文字到朝廷,裕陵之意稍疑。介甫怒,在告不出。曾魯公以魏公文字問執政諸公曰:「此事如何?」清獻趙公曰:「莫須待介甫參告否?」(《宋史》趙抃本傳)魯公默然。是夜密遣其子孝寬報介甫,且速出參政,若不出,則事未可知。是參政雖在朝,終做一事不得也。介甫明日入對,辨論不已。魏公之奏不行。其後魯公致政,孝寬遂驟用。前輩知熙豐事本末者,嘗為予言,當此時人心倚魏公為重,而介甫亦以此去就,微魯公之助,則必去無疑。既久,則羽翼已成,裕陵雖亦悔,而新法恪不能改,以用新法進而為之遊說者眾也。東坡曾與子由論清獻,子由曰:「清獻異同之跡,必不肯與介甫為地,孝寬之跡,他人之子弟不與,可以明其不助。」東坡曰:「當時誰教汝鬼擘。」子由無語。
出處《曲洧舊聞》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東坡性不忍事。嘗云:「如食中有蠅,吐之乃已。」晁美叔每見,以此為言。坡云:「某被昭陵(宋仁宗趙禎)擢在賢科,一時魁舊往往為知己,上賜對便殿,有所開陳,悉蒙嘉納。已而章疏屢上,雖甚剴切,亦終不怒。使某不言,誰當言者?某之所慮,不過恐朝廷殺我耳。」美叔默然。坡浩嘆久之,曰:「朝廷若果見殺我,微命亦何足惜?只是有一事,殺了我,沒好了你。」遂相與大笑而起。
出處《曲洧舊聞》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翰林學士范鎮乞致仕,上疏……復極言青苗之害。疏入,王安石大怒,持其疏至手顫。乃自草制,極詆之,遂以戶部侍郎致仕;凡所宜得恩典,悉不與。鎮(范鎮)表謝,略曰:「願陛下集群議為耳目,以除壅蔽之奸;任老成為腹心,以養中和之福。」天下聞而壯之。蘇軾往賀曰:「公雖退,而名益重矣!」鎮(范鎮)愀然曰:「君子言聽計從,消患於未萌,使天下陰受其賜;無智名,無勇功,吾獨不得為此,使天下受其害,而吾享其名,吾何心哉?」
出處《宋元通鑒》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蘇子瞻學士,蜀人也。嘗於淯井監得西南夷人所賣蠻布弓衣,其文織成梅聖俞《春雪詩》。此詩在聖俞集中未為絕唱,蓋其名重天下,一篇一詠,傳落夷狄,而異域之人,貴重之如此耳。子瞻以余尤知聖俞者,得之因以見遺。
出處《六一詩話》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文同,字與可,蜀人,與蘇子瞻為中表兄弟,相厚;為人靖深超然,不攖世故;善畫墨竹,作詩騷亦過人。熙寧初,時論既不一,士大夫好惡紛然,與可在館閣,未嘗有所向背。時子瞻數上書,論天下事;退而與賓客言,亦多以時事為譏誚。與可極以為不然,每苦口力戒之,子瞻不能聽也。出為杭州通判,與可送行詩有「北客若來休問事,西湖雖好莫吟詩」之句。及黃州之謫,正在杭州詩語,人以為知言。
出處《石林詩話》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蘇子瞻字子平。文與可《月嵒齋》詩云:「子平一見初動心」,又云:「子平謂我同所好」。注云:「子平即子瞻也。」
出處《黃奶餘話》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荊公論揚雄投閣事,此史臣之妄耳。豈有揚子雲而投閣者,又《劇秦美新》,亦後人誣子雲耳。子雲豈肯作此文。他日見東坡,遂論及此。東坡云:「某亦疑一事。」介甫曰:「疑何事?」東坡曰:「西漢果有揚子雲否?」聞者皆大笑。
出處《北窗炙輠》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王荊公在熙寧中作《字說》(《字說》又稱《熙寧字說》,共二十四卷),行之天下。東坡在館,一日因見而及之,曰:「丞相賾微窅窮,制作某不敢知;獨恐每每牽附,學者成風,有不勝其鑿者。姑以★(牛牛牛)、麤二字言之:牛之體,壯於鹿;鹿之行,速於牛。今積三為字,而其義皆反之,何也?」荊公無以答,迄不為變。黨伐之論,於是浸闓;黃岡之貶,蓋不特坐詩禍也。
出處《桯史》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東坡聞荊公《字說》新成,戲曰:「以竹鞭馬為『篤』,以竹鞭犬,有何可笑?!」又曰:「鳩字從九從鳥,亦有證據。《詩》曰:『鳲鳩在桑,其子七兮。』和爺和娘,恰是九個!」
出處《高齋漫錄》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陳伯修作《五代史序》(《五代史》系歐陽修所修)。東坡曰:「如錦宮人裹孝★(襆,改衣為巾)頭。」
出處《北窗炙輠》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世傳東坡問荊公:「何以謂之『波』?」曰:「水之皮。」坡曰:「然則『滑』者,水之骨也?!」
出處《鶴林玉露》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東坡聞荊公《字說》成,戲曰:「以竹鞭馬為篤,不知以竹鞭犬有何可笑?」又舉「坡」字問荊公曰:「何義?」荊公曰:「『坡』者土之皮。」東坡曰:「然則『滑』亦水之骨乎?」荊公默然。荊公又問曰:「鳩字從九鳥亦有證乎?」東坡曰:「《詩》云;『鳲鳩在桑,其子七兮』,和爺和娘,恰是九個。」荊公欣然而聽,久之,始悟其謔也。(與《高齋漫錄》、《鶴林玉露》所載雷同)
出處《調謔編》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子瞻問歐陽公曰:「《五代史》可傳否?」公曰:「修於此,竊有善善惡惡之志。」蘇公曰:「韓通無傳,惡得為善善惡惡?」公默然。通,周臣也。陳橋兵變,歸戴永昌,通擐甲誓師,出抗而死。
出處《野老記聞》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劉原父在詞掖,歐陽文忠公嘗折簡問入閣起於何年?閣是何殿?開延英起何年?五日一起居,遂廢正衙不坐起何年?原父就坐中疏入閣事,詳盡無遺。原父私謂所親曰;「好個歐九(歐陽修),極有文章,可惜不甚讀書。」東坡後聞此言,笑曰:「軾輩將如之何?」
出處《宋稗類鈔》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英宗實錄》,熙寧元年曾宣靖提舉,王荊公時已入翰林,請自為之,兼《實錄》修撰,不置官屬,成書三十卷,出於一手。東坡先生嘗語劉壯輿羲仲云:「此書詞簡而事備,文古而意明,為國朝諸史之冠。」
出處《揮塵三錄》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神宗熙寧間,北朝使至,每以能詩自矜,以詰翰林諸儒。上命東坡館伴之,北使乃以詩詰東坡。東坡曰:「賦詩,亦易事也;觀詩稍難耳。」遂作《晚眺》詩以示之。北使惶愧莫知所云,自後不復言詩矣(《晚眺》詩被稱作神智體)。
出處《回文類聚》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僕嘗與子瞻學士會食於嘉祐長老紀公之丈室。子瞻識其行於壁,又書水去真定之喻十二言於其所謂禪版者。紀曰:「壁有時以圮,版有時以蠹,不幸而及於此,則吾之所寶去矣。我將寶其真筆,而摹其字於石,垂之綿綿,使觀者知大賢之所存。」熙寧四年八月九日,河南侯溥元叔題。
出處《油水頌跋》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公(韓琦)在政府,蜀人蘇軾往見公,公因問軾云:「近有人來薦王迥,其為人如何?學士相識否?」軾云:「為人奇俊。」公不諭其意。後數日,公宴,出家妓,有歌新曲《六么》者,公方悟軾之言,蓋歌有「奇俊王家郎」也。既而公語諸子云:「蘇軾學士,文學過人,然豈享大福德人也?」
出處《魏王語錄》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熙寧初,有人自常調上書,迎合宰相意,遂丞御史。蘇長公戲之曰:「有甚意頭求富貴,沒些巴鼻便奸邪。」「有甚意頭」、「沒些巴鼻」,皆俗語也。
出處《後山詩話》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陳無己《詩話》(即《後山詩話》)云:「某公用事,排斥端士,矯節偽行。范蜀公詠僧房假山曰:『倏忽平為險,分明假奪真。』蓋刺公也。」「某公」,荊公也。予又嘗記一假山詩云:「安石作假山,其中多詭怪。雖然知是假,爭奈主人愛。」云云。世以為東坡所作,不知是否。
出處《能改齋漫錄》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熙寧詔裁宗室授官法及恩例,東坡亦以為然,曰;「此實陛下至明至斷,所以深計遠慮,割愛為民。」其後無戚疏少長,皆仰食縣官,西南兩宗無賴者,至縱其婢,使與閭巷通,生子則認為己子,而利其請給,此自古所無之弊例也。
出處《齊東野語》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庚子,曾公亮罷。公亮初嫉韓琦,故薦王安石以間之。及同輔政,知帝方向安石,凡更張庶事,一切陰助之,而外若不與同者。嘗遣其子孝寬參其謀,至帝前略無所異。由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深德之。公亮以老求去,遂拜司空侍中,集禧觀使。蘇軾嘗從容責其不能救正變更。公亮曰:「上與介甫如一人,此乃天也。」安石猶以公亮不盡阿附己,於是聽其罷相。
出處《宋元通鑒》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熙寧三年三月春放榜,韓秉國(疑為韓持國之誤)、呂惠卿初考,阿時者皆在高等,訐直者皆在下等;宋次道、劉貢父復考,皆反之。吳沖卿、陳述古多從初考。葉祖洽策言:「祖宗多因循苟簡之政,陛下即位,革而新之。」沖卿等奏從初考;李才元、蘇子瞻編排上官均第一,祖洽第二,陸佃第三。上令陳相(陳升之)面讀祖洽策,擢祖洽第一。又問★(人忠)卷所在。★(人忠)者,佃卷號也,擢為第三。子瞻退擬進士對策而獻之,且言:「祖洽詆祖宗以媚時君,而魁多士,何以正風化?」
出處《司馬文正公日錄》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三月己亥,始以策試進士;初同知貢舉呂公著,在貢院中密奏,言:「天子臨軒策士而用詩賦,非舉賢求治之意,乞出自宸衷,以咨訪治道。」至是,上御集英殿試進士,遂專用策,賜葉祖洽以下三百人及第山身。祖洽,邵武人,所對策專投合用事者,言祖宗多因循苟簡之政,陛下即位,革而新之。考官宋敏求、蘇軾欲黜之。呂惠卿擢為第一。蘇軾謂:「祖洽詆祖宗以媚時君,而魁多士,何以正風化?」乃擬答進士策獻之。上以示王安石,安石言:「軾才亦高,但所學不正,又以不得逞之,故其言遂跌蕩至此。」數請詘之。
出處《宋元通鑒》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介甫初為政,每贊上以獨斷,上專信任之。蘇軾為開封試官,策問進士以:「晉武平吳以獨斷而克(見《晉書•羊祜傳》),符堅伐晉以獨斷而亡(時苻融、權翼等皆持不同意見,力諫,不聽),齊桓專任管仲而霸(春秋時代的諸侯齊桓公,名小白),燕噲專任子之而敗(見《戰國策》),事同而功異,何也?」介甫見之不悅。軾弟轍辭條例司,言青苗不便,介甫尤怒;乃定制策登科者,不得與館職,皆送審官(審官院),與合入差遣,以軾、轍兄弟故也。
出處《司馬文正公日錄》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熙寧初議新法,中外惶駭。韓魏公有文字到朝廷,裕陵之意稍疑。介甫怒,在告不出。曾魯公以魏公文字問執政諸公曰:「此事如何?」清獻趙公曰:「莫須待介甫參告否?」(《宋史》趙抃本傳)魯公默然。是夜密遣其子孝寬報介甫,且速出參政,若不出,則事未可知。是參政雖在朝,終做一事不得也。介甫明日入對,辨論不已。魏公之奏不行。其後魯公致政,孝寬遂驟用。前輩知熙豐事本末者,嘗為予言,當此時人心倚魏公為重,而介甫亦以此去就,微魯公之助,則必去無疑。既久,則羽翼已成,裕陵雖亦悔,而新法恪不能改,以用新法進而為之遊說者眾也。東坡曾與子由論清獻,子由曰:「清獻異同之跡,必不肯與介甫為地,孝寬之跡,他人之子弟不與,可以明其不助。」東坡曰:「當時誰教汝鬼擘。」子由無語。
出處《曲洧舊聞》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東坡性不忍事。嘗云:「如食中有蠅,吐之乃已。」晁美叔每見,以此為言。坡云:「某被昭陵(宋仁宗趙禎)擢在賢科,一時魁舊往往為知己,上賜對便殿,有所開陳,悉蒙嘉納。已而章疏屢上,雖甚剴切,亦終不怒。使某不言,誰當言者?某之所慮,不過恐朝廷殺我耳。」美叔默然。坡浩嘆久之,曰:「朝廷若果見殺我,微命亦何足惜?只是有一事,殺了我,沒好了你。」遂相與大笑而起。
出處《曲洧舊聞》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翰林學士范鎮乞致仕,上疏……復極言青苗之害。疏入,王安石大怒,持其疏至手顫。乃自草制,極詆之,遂以戶部侍郎致仕;凡所宜得恩典,悉不與。鎮(范鎮)表謝,略曰:「願陛下集群議為耳目,以除壅蔽之奸;任老成為腹心,以養中和之福。」天下聞而壯之。蘇軾往賀曰:「公雖退,而名益重矣!」鎮(范鎮)愀然曰:「君子言聽計從,消患於未萌,使天下陰受其賜;無智名,無勇功,吾獨不得為此,使天下受其害,而吾享其名,吾何心哉?」
出處《宋元通鑒》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蘇子瞻學士,蜀人也。嘗於淯井監得西南夷人所賣蠻布弓衣,其文織成梅聖俞《春雪詩》。此詩在聖俞集中未為絕唱,蓋其名重天下,一篇一詠,傳落夷狄,而異域之人,貴重之如此耳。子瞻以余尤知聖俞者,得之因以見遺。
出處《六一詩話》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文同,字與可,蜀人,與蘇子瞻為中表兄弟,相厚;為人靖深超然,不攖世故;善畫墨竹,作詩騷亦過人。熙寧初,時論既不一,士大夫好惡紛然,與可在館閣,未嘗有所向背。時子瞻數上書,論天下事;退而與賓客言,亦多以時事為譏誚。與可極以為不然,每苦口力戒之,子瞻不能聽也。出為杭州通判,與可送行詩有「北客若來休問事,西湖雖好莫吟詩」之句。及黃州之謫,正在杭州詩語,人以為知言。
出處《石林詩話》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蘇子瞻字子平。文與可《月嵒齋》詩云:「子平一見初動心」,又云:「子平謂我同所好」。注云:「子平即子瞻也。」
出處《黃奶餘話》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荊公論揚雄投閣事,此史臣之妄耳。豈有揚子雲而投閣者,又《劇秦美新》,亦後人誣子雲耳。子雲豈肯作此文。他日見東坡,遂論及此。東坡云:「某亦疑一事。」介甫曰:「疑何事?」東坡曰:「西漢果有揚子雲否?」聞者皆大笑。
出處《北窗炙輠》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王荊公在熙寧中作《字說》(《字說》又稱《熙寧字說》,共二十四卷),行之天下。東坡在館,一日因見而及之,曰:「丞相賾微窅窮,制作某不敢知;獨恐每每牽附,學者成風,有不勝其鑿者。姑以★(牛牛牛)、麤二字言之:牛之體,壯於鹿;鹿之行,速於牛。今積三為字,而其義皆反之,何也?」荊公無以答,迄不為變。黨伐之論,於是浸闓;黃岡之貶,蓋不特坐詩禍也。
出處《桯史》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東坡聞荊公《字說》新成,戲曰:「以竹鞭馬為『篤』,以竹鞭犬,有何可笑?!」又曰:「鳩字從九從鳥,亦有證據。《詩》曰:『鳲鳩在桑,其子七兮。』和爺和娘,恰是九個!」
出處《高齋漫錄》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陳伯修作《五代史序》(《五代史》系歐陽修所修)。東坡曰:「如錦宮人裹孝★(襆,改衣為巾)頭。」
出處《北窗炙輠》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世傳東坡問荊公:「何以謂之『波』?」曰:「水之皮。」坡曰:「然則『滑』者,水之骨也?!」
出處《鶴林玉露》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東坡聞荊公《字說》成,戲曰:「以竹鞭馬為篤,不知以竹鞭犬有何可笑?」又舉「坡」字問荊公曰:「何義?」荊公曰:「『坡』者土之皮。」東坡曰:「然則『滑』亦水之骨乎?」荊公默然。荊公又問曰:「鳩字從九鳥亦有證乎?」東坡曰:「《詩》云;『鳲鳩在桑,其子七兮』,和爺和娘,恰是九個。」荊公欣然而聽,久之,始悟其謔也。(與《高齋漫錄》、《鶴林玉露》所載雷同)
出處《調謔編》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子瞻問歐陽公曰:「《五代史》可傳否?」公曰:「修於此,竊有善善惡惡之志。」蘇公曰:「韓通無傳,惡得為善善惡惡?」公默然。通,周臣也。陳橋兵變,歸戴永昌,通擐甲誓師,出抗而死。
出處《野老記聞》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劉原父在詞掖,歐陽文忠公嘗折簡問入閣起於何年?閣是何殿?開延英起何年?五日一起居,遂廢正衙不坐起何年?原父就坐中疏入閣事,詳盡無遺。原父私謂所親曰;「好個歐九(歐陽修),極有文章,可惜不甚讀書。」東坡後聞此言,笑曰:「軾輩將如之何?」
出處《宋稗類鈔》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英宗實錄》,熙寧元年曾宣靖提舉,王荊公時已入翰林,請自為之,兼《實錄》修撰,不置官屬,成書三十卷,出於一手。東坡先生嘗語劉壯輿羲仲云:「此書詞簡而事備,文古而意明,為國朝諸史之冠。」
出處《揮塵三錄》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神宗熙寧間,北朝使至,每以能詩自矜,以詰翰林諸儒。上命東坡館伴之,北使乃以詩詰東坡。東坡曰:「賦詩,亦易事也;觀詩稍難耳。」遂作《晚眺》詩以示之。北使惶愧莫知所云,自後不復言詩矣(《晚眺》詩被稱作神智體)。
出處《回文類聚》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僕嘗與子瞻學士會食於嘉祐長老紀公之丈室。子瞻識其行於壁,又書水去真定之喻十二言於其所謂禪版者。紀曰:「壁有時以圮,版有時以蠹,不幸而及於此,則吾之所寶去矣。我將寶其真筆,而摹其字於石,垂之綿綿,使觀者知大賢之所存。」熙寧四年八月九日,河南侯溥元叔題。
出處《油水頌跋》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公(韓琦)在政府,蜀人蘇軾往見公,公因問軾云:「近有人來薦王迥,其為人如何?學士相識否?」軾云:「為人奇俊。」公不諭其意。後數日,公宴,出家妓,有歌新曲《六么》者,公方悟軾之言,蓋歌有「奇俊王家郎」也。既而公語諸子云:「蘇軾學士,文學過人,然豈享大福德人也?」
出處《魏王語錄》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荊公論揚雄投閣事,此史臣之妄耳。豈有揚子雲而投閣者,又《劇秦美新》,亦後人誣子雲耳。子雲豈肯作此文。他日見東坡,遂論及此。東坡云:「某亦疑一事。」介甫曰:「疑何事?」東坡曰:「西漢果有揚子雲否?」聞者皆大笑。
出處《北窗炙輠》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王荊公在熙寧中作《字說》(《字說》又稱《熙寧字說》,共二十四卷),行之天下。東坡在館,一日因見而及之,曰:「丞相賾微窅窮,制作某不敢知;獨恐每每牽附,學者成風,有不勝其鑿者。姑以★(牛牛牛)、麤二字言之:牛之體,壯於鹿;鹿之行,速於牛。今積三為字,而其義皆反之,何也?」荊公無以答,迄不為變。黨伐之論,於是浸闓;黃岡之貶,蓋不特坐詩禍也。
出處《桯史》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東坡聞荊公《字說》新成,戲曰:「以竹鞭馬為『篤』,以竹鞭犬,有何可笑?!」又曰:「鳩字從九從鳥,亦有證據。《詩》曰:『鳲鳩在桑,其子七兮。』和爺和娘,恰是九個!」
出處《高齋漫錄》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陳伯修作《五代史序》(《五代史》系歐陽修所修)。東坡曰:「如錦宮人裹孝★(襆,改衣為巾)頭。」
出處《北窗炙輠》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世傳東坡問荊公:「何以謂之『波』?」曰:「水之皮。」坡曰:「然則『滑』者,水之骨也?!」
出處《鶴林玉露》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熙寧初,有人自常調上書,迎合宰相意,遂丞御史。蘇長公戲之曰:「有甚意頭求富貴,沒些巴鼻便奸邪。」「有甚意頭」、「沒些巴鼻」,皆俗語也。
出處《後山詩話》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陳無己《詩話》(即《後山詩話》)云:「某公用事,排斥端士,矯節偽行。范蜀公詠僧房假山曰:『倏忽平為險,分明假奪真。』蓋刺公也。」「某公」,荊公也。予又嘗記一假山詩云:「安石作假山,其中多詭怪。雖然知是假,爭奈主人愛。」云云。世以為東坡所作,不知是否。
出處《能改齋漫錄》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熙寧詔裁宗室授官法及恩例,東坡亦以為然,曰;「此實陛下至明至斷,所以深計遠慮,割愛為民。」其後無戚疏少長,皆仰食縣官,西南兩宗無賴者,至縱其婢,使與閭巷通,生子則認為己子,而利其請給,此自古所無之弊例也。
出處《齊東野語》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熙寧三年三月春放榜,韓秉國(疑為韓持國之誤)、呂惠卿初考,阿時者皆在高等,訐直者皆在下等;宋次道、劉貢父復考,皆反之。吳沖卿、陳述古多從初考。葉祖洽策言:「祖宗多因循苟簡之政,陛下即位,革而新之。」沖卿等奏從初考;李才元、蘇子瞻編排上官均第一,祖洽第二,陸佃第三。上令陳相(陳升之)面讀祖洽策,擢祖洽第一。又問★(人忠)卷所在。★(人忠)者,佃卷號也,擢為第三。子瞻退擬進士對策而獻之,且言:「祖洽詆祖宗以媚時君,而魁多士,何以正風化?」
出處《司馬文正公日錄》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三月己亥,始以策試進士;初同知貢舉呂公著,在貢院中密奏,言:「天子臨軒策士而用詩賦,非舉賢求治之意,乞出自宸衷,以咨訪治道。」至是,上御集英殿試進士,遂專用策,賜葉祖洽以下三百人及第山身。祖洽,邵武人,所對策專投合用事者,言祖宗多因循苟簡之政,陛下即位,革而新之。考官宋敏求、蘇軾欲黜之。呂惠卿擢為第一。蘇軾謂:「祖洽詆祖宗以媚時君,而魁多士,何以正風化?」乃擬答進士策獻之。上以示王安石,安石言:「軾才亦高,但所學不正,又以不得逞之,故其言遂跌蕩至此。」數請詘之。
出處《宋元通鑒》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庚子,曾公亮罷。公亮初嫉韓琦,故薦王安石以間之。及同輔政,知帝方向安石,凡更張庶事,一切陰助之,而外若不與同者。嘗遣其子孝寬參其謀,至帝前略無所異。由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深德之。公亮以老求去,遂拜司空侍中,集禧觀使。蘇軾嘗從容責其不能救正變更。公亮曰:「上與介甫如一人,此乃天也。」安石猶以公亮不盡阿附己,於是聽其罷相。
出處《宋元通鑒》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蘇子瞻學士,蜀人也。嘗於淯井監得西南夷人所賣蠻布弓衣,其文織成梅聖俞《春雪詩》。此詩在聖俞集中未為絕唱,蓋其名重天下,一篇一詠,傳落夷狄,而異域之人,貴重之如此耳。子瞻以余尤知聖俞者,得之因以見遺。
出處《六一詩話》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蘇子瞻字子平。文與可《月嵒齋》詩云:「子平一見初動心」,又云:「子平謂我同所好」。注云:「子平即子瞻也。」
出處《黃奶餘話》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介甫初為政,每贊上以獨斷,上專信任之。蘇軾為開封試官,策問進士以:「晉武平吳以獨斷而克(見《晉書•羊祜傳》),符堅伐晉以獨斷而亡(時苻融、權翼等皆持不同意見,力諫,不聽),齊桓專任管仲而霸(春秋時代的諸侯齊桓公,名小白),燕噲專任子之而敗(見《戰國策》),事同而功異,何也?」介甫見之不悅。軾弟轍辭條例司,言青苗不便,介甫尤怒;乃定制策登科者,不得與館職,皆送審官(審官院),與合入差遣,以軾、轍兄弟故也。
出處《司馬文正公日錄》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熙寧初議新法,中外惶駭。韓魏公有文字到朝廷,裕陵之意稍疑。介甫怒,在告不出。曾魯公以魏公文字問執政諸公曰:「此事如何?」清獻趙公曰:「莫須待介甫參告否?」(《宋史》趙抃本傳)魯公默然。是夜密遣其子孝寬報介甫,且速出參政,若不出,則事未可知。是參政雖在朝,終做一事不得也。介甫明日入對,辨論不已。魏公之奏不行。其後魯公致政,孝寬遂驟用。前輩知熙豐事本末者,嘗為予言,當此時人心倚魏公為重,而介甫亦以此去就,微魯公之助,則必去無疑。既久,則羽翼已成,裕陵雖亦悔,而新法恪不能改,以用新法進而為之遊說者眾也。東坡曾與子由論清獻,子由曰:「清獻異同之跡,必不肯與介甫為地,孝寬之跡,他人之子弟不與,可以明其不助。」東坡曰:「當時誰教汝鬼擘。」子由無語。
出處《曲洧舊聞》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東坡性不忍事。嘗云:「如食中有蠅,吐之乃已。」晁美叔每見,以此為言。坡云:「某被昭陵(宋仁宗趙禎)擢在賢科,一時魁舊往往為知己,上賜對便殿,有所開陳,悉蒙嘉納。已而章疏屢上,雖甚剴切,亦終不怒。使某不言,誰當言者?某之所慮,不過恐朝廷殺我耳。」美叔默然。坡浩嘆久之,曰:「朝廷若果見殺我,微命亦何足惜?只是有一事,殺了我,沒好了你。」遂相與大笑而起。
出處《曲洧舊聞》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翰林學士范鎮乞致仕,上疏……復極言青苗之害。疏入,王安石大怒,持其疏至手顫。乃自草制,極詆之,遂以戶部侍郎致仕;凡所宜得恩典,悉不與。鎮(范鎮)表謝,略曰:「願陛下集群議為耳目,以除壅蔽之奸;任老成為腹心,以養中和之福。」天下聞而壯之。蘇軾往賀曰:「公雖退,而名益重矣!」鎮(范鎮)愀然曰:「君子言聽計從,消患於未萌,使天下陰受其賜;無智名,無勇功,吾獨不得為此,使天下受其害,而吾享其名,吾何心哉?」
出處《宋元通鑒》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文同,字與可,蜀人,與蘇子瞻為中表兄弟,相厚;為人靖深超然,不攖世故;善畫墨竹,作詩騷亦過人。熙寧初,時論既不一,士大夫好惡紛然,與可在館閣,未嘗有所向背。時子瞻數上書,論天下事;退而與賓客言,亦多以時事為譏誚。與可極以為不然,每苦口力戒之,子瞻不能聽也。出為杭州通判,與可送行詩有「北客若來休問事,西湖雖好莫吟詩」之句。及黃州之謫,正在杭州詩語,人以為知言。
出處《石林詩話》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東坡聞荊公《字說》成,戲曰:「以竹鞭馬為篤,不知以竹鞭犬有何可笑?」又舉「坡」字問荊公曰:「何義?」荊公曰:「『坡』者土之皮。」東坡曰:「然則『滑』亦水之骨乎?」荊公默然。荊公又問曰:「鳩字從九鳥亦有證乎?」東坡曰:「《詩》云;『鳲鳩在桑,其子七兮』,和爺和娘,恰是九個。」荊公欣然而聽,久之,始悟其謔也。(與《高齋漫錄》、《鶴林玉露》所載雷同)
出處《調謔編》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子瞻問歐陽公曰:「《五代史》可傳否?」公曰:「修於此,竊有善善惡惡之志。」蘇公曰:「韓通無傳,惡得為善善惡惡?」公默然。通,周臣也。陳橋兵變,歸戴永昌,通擐甲誓師,出抗而死。
出處《野老記聞》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劉原父在詞掖,歐陽文忠公嘗折簡問入閣起於何年?閣是何殿?開延英起何年?五日一起居,遂廢正衙不坐起何年?原父就坐中疏入閣事,詳盡無遺。原父私謂所親曰;「好個歐九(歐陽修),極有文章,可惜不甚讀書。」東坡後聞此言,笑曰:「軾輩將如之何?」
出處《宋稗類鈔》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英宗實錄》,熙寧元年曾宣靖提舉,王荊公時已入翰林,請自為之,兼《實錄》修撰,不置官屬,成書三十卷,出於一手。東坡先生嘗語劉壯輿羲仲云:「此書詞簡而事備,文古而意明,為國朝諸史之冠。」
出處《揮塵三錄》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神宗熙寧間,北朝使至,每以能詩自矜,以詰翰林諸儒。上命東坡館伴之,北使乃以詩詰東坡。東坡曰:「賦詩,亦易事也;觀詩稍難耳。」遂作《晚眺》詩以示之。北使惶愧莫知所云,自後不復言詩矣(《晚眺》詩被稱作神智體)。
出處《回文類聚》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僕嘗與子瞻學士會食於嘉祐長老紀公之丈室。子瞻識其行於壁,又書水去真定之喻十二言於其所謂禪版者。紀曰:「壁有時以圮,版有時以蠹,不幸而及於此,則吾之所寶去矣。我將寶其真筆,而摹其字於石,垂之綿綿,使觀者知大賢之所存。」熙寧四年八月九日,河南侯溥元叔題。
出處《油水頌跋》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公(韓琦)在政府,蜀人蘇軾往見公,公因問軾云:「近有人來薦王迥,其為人如何?學士相識否?」軾云:「為人奇俊。」公不諭其意。後數日,公宴,出家妓,有歌新曲《六么》者,公方悟軾之言,蓋歌有「奇俊王家郎」也。既而公語諸子云:「蘇軾學士,文學過人,然豈享大福德人也?」
出處《魏王語錄》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熙寧初,有人自常調上書,迎合宰相意,遂丞御史。蘇長公戲之曰:「有甚意頭求富貴,沒些巴鼻便奸邪。」「有甚意頭」、「沒些巴鼻」,皆俗語也。
出處《後山詩話》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陳無己《詩話》(即《後山詩話》)云:「某公用事,排斥端士,矯節偽行。范蜀公詠僧房假山曰:『倏忽平為險,分明假奪真。』蓋刺公也。」「某公」,荊公也。予又嘗記一假山詩云:「安石作假山,其中多詭怪。雖然知是假,爭奈主人愛。」云云。世以為東坡所作,不知是否。
出處《能改齋漫錄》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熙寧詔裁宗室授官法及恩例,東坡亦以為然,曰;「此實陛下至明至斷,所以深計遠慮,割愛為民。」其後無戚疏少長,皆仰食縣官,西南兩宗無賴者,至縱其婢,使與閭巷通,生子則認為己子,而利其請給,此自古所無之弊例也。
出處《齊東野語》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熙寧三年三月春放榜,韓秉國(疑為韓持國之誤)、呂惠卿初考,阿時者皆在高等,訐直者皆在下等;宋次道、劉貢父復考,皆反之。吳沖卿、陳述古多從初考。葉祖洽策言:「祖宗多因循苟簡之政,陛下即位,革而新之。」沖卿等奏從初考;李才元、蘇子瞻編排上官均第一,祖洽第二,陸佃第三。上令陳相(陳升之)面讀祖洽策,擢祖洽第一。又問★(人忠)卷所在。★(人忠)者,佃卷號也,擢為第三。子瞻退擬進士對策而獻之,且言:「祖洽詆祖宗以媚時君,而魁多士,何以正風化?」
出處《司馬文正公日錄》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三月己亥,始以策試進士;初同知貢舉呂公著,在貢院中密奏,言:「天子臨軒策士而用詩賦,非舉賢求治之意,乞出自宸衷,以咨訪治道。」至是,上御集英殿試進士,遂專用策,賜葉祖洽以下三百人及第山身。祖洽,邵武人,所對策專投合用事者,言祖宗多因循苟簡之政,陛下即位,革而新之。考官宋敏求、蘇軾欲黜之。呂惠卿擢為第一。蘇軾謂:「祖洽詆祖宗以媚時君,而魁多士,何以正風化?」乃擬答進士策獻之。上以示王安石,安石言:「軾才亦高,但所學不正,又以不得逞之,故其言遂跌蕩至此。」數請詘之。
出處《宋元通鑒》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介甫初為政,每贊上以獨斷,上專信任之。蘇軾為開封試官,策問進士以:「晉武平吳以獨斷而克(見《晉書•羊祜傳》),符堅伐晉以獨斷而亡(時苻融、權翼等皆持不同意見,力諫,不聽),齊桓專任管仲而霸(春秋時代的諸侯齊桓公,名小白),燕噲專任子之而敗(見《戰國策》),事同而功異,何也?」介甫見之不悅。軾弟轍辭條例司,言青苗不便,介甫尤怒;乃定制策登科者,不得與館職,皆送審官(審官院),與合入差遣,以軾、轍兄弟故也。
出處《司馬文正公日錄》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庚子,曾公亮罷。公亮初嫉韓琦,故薦王安石以間之。及同輔政,知帝方向安石,凡更張庶事,一切陰助之,而外若不與同者。嘗遣其子孝寬參其謀,至帝前略無所異。由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深德之。公亮以老求去,遂拜司空侍中,集禧觀使。蘇軾嘗從容責其不能救正變更。公亮曰:「上與介甫如一人,此乃天也。」安石猶以公亮不盡阿附己,於是聽其罷相。
出處《宋元通鑒》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熙寧初議新法,中外惶駭。韓魏公有文字到朝廷,裕陵之意稍疑。介甫怒,在告不出。曾魯公以魏公文字問執政諸公曰:「此事如何?」清獻趙公曰:「莫須待介甫參告否?」(《宋史》趙抃本傳)魯公默然。是夜密遣其子孝寬報介甫,且速出參政,若不出,則事未可知。是參政雖在朝,終做一事不得也。介甫明日入對,辨論不已。魏公之奏不行。其後魯公致政,孝寬遂驟用。前輩知熙豐事本末者,嘗為予言,當此時人心倚魏公為重,而介甫亦以此去就,微魯公之助,則必去無疑。既久,則羽翼已成,裕陵雖亦悔,而新法恪不能改,以用新法進而為之遊說者眾也。東坡曾與子由論清獻,子由曰:「清獻異同之跡,必不肯與介甫為地,孝寬之跡,他人之子弟不與,可以明其不助。」東坡曰:「當時誰教汝鬼擘。」子由無語。
出處《曲洧舊聞》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東坡性不忍事。嘗云:「如食中有蠅,吐之乃已。」晁美叔每見,以此為言。坡云:「某被昭陵(宋仁宗趙禎)擢在賢科,一時魁舊往往為知己,上賜對便殿,有所開陳,悉蒙嘉納。已而章疏屢上,雖甚剴切,亦終不怒。使某不言,誰當言者?某之所慮,不過恐朝廷殺我耳。」美叔默然。坡浩嘆久之,曰:「朝廷若果見殺我,微命亦何足惜?只是有一事,殺了我,沒好了你。」遂相與大笑而起。
出處《曲洧舊聞》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翰林學士范鎮乞致仕,上疏……復極言青苗之害。疏入,王安石大怒,持其疏至手顫。乃自草制,極詆之,遂以戶部侍郎致仕;凡所宜得恩典,悉不與。鎮(范鎮)表謝,略曰:「願陛下集群議為耳目,以除壅蔽之奸;任老成為腹心,以養中和之福。」天下聞而壯之。蘇軾往賀曰:「公雖退,而名益重矣!」鎮(范鎮)愀然曰:「君子言聽計從,消患於未萌,使天下陰受其賜;無智名,無勇功,吾獨不得為此,使天下受其害,而吾享其名,吾何心哉?」
出處《宋元通鑒》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蘇子瞻學士,蜀人也。嘗於淯井監得西南夷人所賣蠻布弓衣,其文織成梅聖俞《春雪詩》。此詩在聖俞集中未為絕唱,蓋其名重天下,一篇一詠,傳落夷狄,而異域之人,貴重之如此耳。子瞻以余尤知聖俞者,得之因以見遺。
出處《六一詩話》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文同,字與可,蜀人,與蘇子瞻為中表兄弟,相厚;為人靖深超然,不攖世故;善畫墨竹,作詩騷亦過人。熙寧初,時論既不一,士大夫好惡紛然,與可在館閣,未嘗有所向背。時子瞻數上書,論天下事;退而與賓客言,亦多以時事為譏誚。與可極以為不然,每苦口力戒之,子瞻不能聽也。出為杭州通判,與可送行詩有「北客若來休問事,西湖雖好莫吟詩」之句。及黃州之謫,正在杭州詩語,人以為知言。
出處《石林詩話》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蘇子瞻字子平。文與可《月嵒齋》詩云:「子平一見初動心」,又云:「子平謂我同所好」。注云:「子平即子瞻也。」
出處《黃奶餘話》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荊公論揚雄投閣事,此史臣之妄耳。豈有揚子雲而投閣者,又《劇秦美新》,亦後人誣子雲耳。子雲豈肯作此文。他日見東坡,遂論及此。東坡云:「某亦疑一事。」介甫曰:「疑何事?」東坡曰:「西漢果有揚子雲否?」聞者皆大笑。
出處《北窗炙輠》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王荊公在熙寧中作《字說》(《字說》又稱《熙寧字說》,共二十四卷),行之天下。東坡在館,一日因見而及之,曰:「丞相賾微窅窮,制作某不敢知;獨恐每每牽附,學者成風,有不勝其鑿者。姑以★(牛牛牛)、麤二字言之:牛之體,壯於鹿;鹿之行,速於牛。今積三為字,而其義皆反之,何也?」荊公無以答,迄不為變。黨伐之論,於是浸闓;黃岡之貶,蓋不特坐詩禍也。
出處《桯史》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東坡聞荊公《字說》新成,戲曰:「以竹鞭馬為『篤』,以竹鞭犬,有何可笑?!」又曰:「鳩字從九從鳥,亦有證據。《詩》曰:『鳲鳩在桑,其子七兮。』和爺和娘,恰是九個!」
出處《高齋漫錄》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陳伯修作《五代史序》(《五代史》系歐陽修所修)。東坡曰:「如錦宮人裹孝★(襆,改衣為巾)頭。」
出處《北窗炙輠》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世傳東坡問荊公:「何以謂之『波』?」曰:「水之皮。」坡曰:「然則『滑』者,水之骨也?!」
出處《鶴林玉露》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東坡聞荊公《字說》成,戲曰:「以竹鞭馬為篤,不知以竹鞭犬有何可笑?」又舉「坡」字問荊公曰:「何義?」荊公曰:「『坡』者土之皮。」東坡曰:「然則『滑』亦水之骨乎?」荊公默然。荊公又問曰:「鳩字從九鳥亦有證乎?」東坡曰:「《詩》云;『鳲鳩在桑,其子七兮』,和爺和娘,恰是九個。」荊公欣然而聽,久之,始悟其謔也。(與《高齋漫錄》、《鶴林玉露》所載雷同)
出處《調謔編》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子瞻問歐陽公曰:「《五代史》可傳否?」公曰:「修於此,竊有善善惡惡之志。」蘇公曰:「韓通無傳,惡得為善善惡惡?」公默然。通,周臣也。陳橋兵變,歸戴永昌,通擐甲誓師,出抗而死。
出處《野老記聞》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劉原父在詞掖,歐陽文忠公嘗折簡問入閣起於何年?閣是何殿?開延英起何年?五日一起居,遂廢正衙不坐起何年?原父就坐中疏入閣事,詳盡無遺。原父私謂所親曰;「好個歐九(歐陽修),極有文章,可惜不甚讀書。」東坡後聞此言,笑曰:「軾輩將如之何?」
出處《宋稗類鈔》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英宗實錄》,熙寧元年曾宣靖提舉,王荊公時已入翰林,請自為之,兼《實錄》修撰,不置官屬,成書三十卷,出於一手。東坡先生嘗語劉壯輿羲仲云:「此書詞簡而事備,文古而意明,為國朝諸史之冠。」
出處《揮塵三錄》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神宗熙寧間,北朝使至,每以能詩自矜,以詰翰林諸儒。上命東坡館伴之,北使乃以詩詰東坡。東坡曰:「賦詩,亦易事也;觀詩稍難耳。」遂作《晚眺》詩以示之。北使惶愧莫知所云,自後不復言詩矣(《晚眺》詩被稱作神智體)。
出處《回文類聚》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僕嘗與子瞻學士會食於嘉祐長老紀公之丈室。子瞻識其行於壁,又書水去真定之喻十二言於其所謂禪版者。紀曰:「壁有時以圮,版有時以蠹,不幸而及於此,則吾之所寶去矣。我將寶其真筆,而摹其字於石,垂之綿綿,使觀者知大賢之所存。」熙寧四年八月九日,河南侯溥元叔題。
出處《油水頌跋》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公(韓琦)在政府,蜀人蘇軾往見公,公因問軾云:「近有人來薦王迥,其為人如何?學士相識否?」軾云:「為人奇俊。」公不諭其意。後數日,公宴,出家妓,有歌新曲《六么》者,公方悟軾之言,蓋歌有「奇俊王家郎」也。既而公語諸子云:「蘇軾學士,文學過人,然豈享大福德人也?」
出處《魏王語錄》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劉原父在詞掖,歐陽文忠公嘗折簡問入閣起於何年?閣是何殿?開延英起何年?五日一起居,遂廢正衙不坐起何年?原父就坐中疏入閣事,詳盡無遺。原父私謂所親曰;「好個歐九(歐陽修),極有文章,可惜不甚讀書。」東坡後聞此言,笑曰:「軾輩將如之何?」
出處《宋稗類鈔》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熙寧初,有人自常調上書,迎合宰相意,遂丞御史。蘇長公戲之曰:「有甚意頭求富貴,沒些巴鼻便奸邪。」「有甚意頭」、「沒些巴鼻」,皆俗語也。
出處《後山詩話》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世傳東坡問荊公:「何以謂之『波』?」曰:「水之皮。」坡曰:「然則『滑』者,水之骨也?!」
出處《鶴林玉露》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僕嘗與子瞻學士會食於嘉祐長老紀公之丈室。子瞻識其行於壁,又書水去真定之喻十二言於其所謂禪版者。紀曰:「壁有時以圮,版有時以蠹,不幸而及於此,則吾之所寶去矣。我將寶其真筆,而摹其字於石,垂之綿綿,使觀者知大賢之所存。」熙寧四年八月九日,河南侯溥元叔題。
出處《油水頌跋》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熙寧三年三月春放榜,韓秉國(疑為韓持國之誤)、呂惠卿初考,阿時者皆在高等,訐直者皆在下等;宋次道、劉貢父復考,皆反之。吳沖卿、陳述古多從初考。葉祖洽策言:「祖宗多因循苟簡之政,陛下即位,革而新之。」沖卿等奏從初考;李才元、蘇子瞻編排上官均第一,祖洽第二,陸佃第三。上令陳相(陳升之)面讀祖洽策,擢祖洽第一。又問★(人忠)卷所在。★(人忠)者,佃卷號也,擢為第三。子瞻退擬進士對策而獻之,且言:「祖洽詆祖宗以媚時君,而魁多士,何以正風化?」
出處《司馬文正公日錄》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陳伯修作《五代史序》(《五代史》系歐陽修所修)。東坡曰:「如錦宮人裹孝★(襆,改衣為巾)頭。」
出處《北窗炙輠》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公(韓琦)在政府,蜀人蘇軾往見公,公因問軾云:「近有人來薦王迥,其為人如何?學士相識否?」軾云:「為人奇俊。」公不諭其意。後數日,公宴,出家妓,有歌新曲《六么》者,公方悟軾之言,蓋歌有「奇俊王家郎」也。既而公語諸子云:「蘇軾學士,文學過人,然豈享大福德人也?」
出處《魏王語錄》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三月己亥,始以策試進士;初同知貢舉呂公著,在貢院中密奏,言:「天子臨軒策士而用詩賦,非舉賢求治之意,乞出自宸衷,以咨訪治道。」至是,上御集英殿試進士,遂專用策,賜葉祖洽以下三百人及第山身。祖洽,邵武人,所對策專投合用事者,言祖宗多因循苟簡之政,陛下即位,革而新之。考官宋敏求、蘇軾欲黜之。呂惠卿擢為第一。蘇軾謂:「祖洽詆祖宗以媚時君,而魁多士,何以正風化?」乃擬答進士策獻之。上以示王安石,安石言:「軾才亦高,但所學不正,又以不得逞之,故其言遂跌蕩至此。」數請詘之。
出處《宋元通鑒》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熙寧初議新法,中外惶駭。韓魏公有文字到朝廷,裕陵之意稍疑。介甫怒,在告不出。曾魯公以魏公文字問執政諸公曰:「此事如何?」清獻趙公曰:「莫須待介甫參告否?」(《宋史》趙抃本傳)魯公默然。是夜密遣其子孝寬報介甫,且速出參政,若不出,則事未可知。是參政雖在朝,終做一事不得也。介甫明日入對,辨論不已。魏公之奏不行。其後魯公致政,孝寬遂驟用。前輩知熙豐事本末者,嘗為予言,當此時人心倚魏公為重,而介甫亦以此去就,微魯公之助,則必去無疑。既久,則羽翼已成,裕陵雖亦悔,而新法恪不能改,以用新法進而為之遊說者眾也。東坡曾與子由論清獻,子由曰:「清獻異同之跡,必不肯與介甫為地,孝寬之跡,他人之子弟不與,可以明其不助。」東坡曰:「當時誰教汝鬼擘。」子由無語。
出處《曲洧舊聞》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蘇子瞻學士,蜀人也。嘗於淯井監得西南夷人所賣蠻布弓衣,其文織成梅聖俞《春雪詩》。此詩在聖俞集中未為絕唱,蓋其名重天下,一篇一詠,傳落夷狄,而異域之人,貴重之如此耳。子瞻以余尤知聖俞者,得之因以見遺。
出處《六一詩話》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陳無己《詩話》(即《後山詩話》)云:「某公用事,排斥端士,矯節偽行。范蜀公詠僧房假山曰:『倏忽平為險,分明假奪真。』蓋刺公也。」「某公」,荊公也。予又嘗記一假山詩云:「安石作假山,其中多詭怪。雖然知是假,爭奈主人愛。」云云。世以為東坡所作,不知是否。
出處《能改齋漫錄》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介甫初為政,每贊上以獨斷,上專信任之。蘇軾為開封試官,策問進士以:「晉武平吳以獨斷而克(見《晉書•羊祜傳》),符堅伐晉以獨斷而亡(時苻融、權翼等皆持不同意見,力諫,不聽),齊桓專任管仲而霸(春秋時代的諸侯齊桓公,名小白),燕噲專任子之而敗(見《戰國策》),事同而功異,何也?」介甫見之不悅。軾弟轍辭條例司,言青苗不便,介甫尤怒;乃定制策登科者,不得與館職,皆送審官(審官院),與合入差遣,以軾、轍兄弟故也。
出處《司馬文正公日錄》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庚子,曾公亮罷。公亮初嫉韓琦,故薦王安石以間之。及同輔政,知帝方向安石,凡更張庶事,一切陰助之,而外若不與同者。嘗遣其子孝寬參其謀,至帝前略無所異。由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深德之。公亮以老求去,遂拜司空侍中,集禧觀使。蘇軾嘗從容責其不能救正變更。公亮曰:「上與介甫如一人,此乃天也。」安石猶以公亮不盡阿附己,於是聽其罷相。
出處《宋元通鑒》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東坡性不忍事。嘗云:「如食中有蠅,吐之乃已。」晁美叔每見,以此為言。坡云:「某被昭陵(宋仁宗趙禎)擢在賢科,一時魁舊往往為知己,上賜對便殿,有所開陳,悉蒙嘉納。已而章疏屢上,雖甚剴切,亦終不怒。使某不言,誰當言者?某之所慮,不過恐朝廷殺我耳。」美叔默然。坡浩嘆久之,曰:「朝廷若果見殺我,微命亦何足惜?只是有一事,殺了我,沒好了你。」遂相與大笑而起。
出處《曲洧舊聞》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蘇子瞻字子平。文與可《月嵒齋》詩云:「子平一見初動心」,又云:「子平謂我同所好」。注云:「子平即子瞻也。」
出處《黃奶餘話》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東坡聞荊公《字說》成,戲曰:「以竹鞭馬為篤,不知以竹鞭犬有何可笑?」又舉「坡」字問荊公曰:「何義?」荊公曰:「『坡』者土之皮。」東坡曰:「然則『滑』亦水之骨乎?」荊公默然。荊公又問曰:「鳩字從九鳥亦有證乎?」東坡曰:「《詩》云;『鳲鳩在桑,其子七兮』,和爺和娘,恰是九個。」荊公欣然而聽,久之,始悟其謔也。(與《高齋漫錄》、《鶴林玉露》所載雷同)
出處《調謔編》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熙寧詔裁宗室授官法及恩例,東坡亦以為然,曰;「此實陛下至明至斷,所以深計遠慮,割愛為民。」其後無戚疏少長,皆仰食縣官,西南兩宗無賴者,至縱其婢,使與閭巷通,生子則認為己子,而利其請給,此自古所無之弊例也。
出處《齊東野語》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翰林學士范鎮乞致仕,上疏……復極言青苗之害。疏入,王安石大怒,持其疏至手顫。乃自草制,極詆之,遂以戶部侍郎致仕;凡所宜得恩典,悉不與。鎮(范鎮)表謝,略曰:「願陛下集群議為耳目,以除壅蔽之奸;任老成為腹心,以養中和之福。」天下聞而壯之。蘇軾往賀曰:「公雖退,而名益重矣!」鎮(范鎮)愀然曰:「君子言聽計從,消患於未萌,使天下陰受其賜;無智名,無勇功,吾獨不得為此,使天下受其害,而吾享其名,吾何心哉?」
出處《宋元通鑒》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文同,字與可,蜀人,與蘇子瞻為中表兄弟,相厚;為人靖深超然,不攖世故;善畫墨竹,作詩騷亦過人。熙寧初,時論既不一,士大夫好惡紛然,與可在館閣,未嘗有所向背。時子瞻數上書,論天下事;退而與賓客言,亦多以時事為譏誚。與可極以為不然,每苦口力戒之,子瞻不能聽也。出為杭州通判,與可送行詩有「北客若來休問事,西湖雖好莫吟詩」之句。及黃州之謫,正在杭州詩語,人以為知言。
出處《石林詩話》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荊公論揚雄投閣事,此史臣之妄耳。豈有揚子雲而投閣者,又《劇秦美新》,亦後人誣子雲耳。子雲豈肯作此文。他日見東坡,遂論及此。東坡云:「某亦疑一事。」介甫曰:「疑何事?」東坡曰:「西漢果有揚子雲否?」聞者皆大笑。
出處《北窗炙輠》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王荊公在熙寧中作《字說》(《字說》又稱《熙寧字說》,共二十四卷),行之天下。東坡在館,一日因見而及之,曰:「丞相賾微窅窮,制作某不敢知;獨恐每每牽附,學者成風,有不勝其鑿者。姑以★(牛牛牛)、麤二字言之:牛之體,壯於鹿;鹿之行,速於牛。今積三為字,而其義皆反之,何也?」荊公無以答,迄不為變。黨伐之論,於是浸闓;黃岡之貶,蓋不特坐詩禍也。
出處《桯史》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東坡聞荊公《字說》新成,戲曰:「以竹鞭馬為『篤』,以竹鞭犬,有何可笑?!」又曰:「鳩字從九從鳥,亦有證據。《詩》曰:『鳲鳩在桑,其子七兮。』和爺和娘,恰是九個!」
出處《高齋漫錄》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子瞻問歐陽公曰:「《五代史》可傳否?」公曰:「修於此,竊有善善惡惡之志。」蘇公曰:「韓通無傳,惡得為善善惡惡?」公默然。通,周臣也。陳橋兵變,歸戴永昌,通擐甲誓師,出抗而死。
出處《野老記聞》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英宗實錄》,熙寧元年曾宣靖提舉,王荊公時已入翰林,請自為之,兼《實錄》修撰,不置官屬,成書三十卷,出於一手。東坡先生嘗語劉壯輿羲仲云:「此書詞簡而事備,文古而意明,為國朝諸史之冠。」
出處《揮塵三錄》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神宗熙寧間,北朝使至,每以能詩自矜,以詰翰林諸儒。上命東坡館伴之,北使乃以詩詰東坡。東坡曰:「賦詩,亦易事也;觀詩稍難耳。」遂作《晚眺》詩以示之。北使惶愧莫知所云,自後不復言詩矣(《晚眺》詩被稱作神智體)。
出處《回文類聚》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東坡聞荊公《字說》新成,戲曰:「以竹鞭馬為『篤』,以竹鞭犬,有何可笑?!」又曰:「鳩字從九從鳥,亦有證據。《詩》曰:『鳲鳩在桑,其子七兮。』和爺和娘,恰是九個!」
出處《高齋漫錄》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熙寧初,有人自常調上書,迎合宰相意,遂丞御史。蘇長公戲之曰:「有甚意頭求富貴,沒些巴鼻便奸邪。」「有甚意頭」、「沒些巴鼻」,皆俗語也。
出處《後山詩話》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庚子,曾公亮罷。公亮初嫉韓琦,故薦王安石以間之。及同輔政,知帝方向安石,凡更張庶事,一切陰助之,而外若不與同者。嘗遣其子孝寬參其謀,至帝前略無所異。由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深德之。公亮以老求去,遂拜司空侍中,集禧觀使。蘇軾嘗從容責其不能救正變更。公亮曰:「上與介甫如一人,此乃天也。」安石猶以公亮不盡阿附己,於是聽其罷相。
出處《宋元通鑒》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陳伯修作《五代史序》(《五代史》系歐陽修所修)。東坡曰:「如錦宮人裹孝★(襆,改衣為巾)頭。」
出處《北窗炙輠》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英宗實錄》,熙寧元年曾宣靖提舉,王荊公時已入翰林,請自為之,兼《實錄》修撰,不置官屬,成書三十卷,出於一手。東坡先生嘗語劉壯輿羲仲云:「此書詞簡而事備,文古而意明,為國朝諸史之冠。」
出處《揮塵三錄》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熙寧詔裁宗室授官法及恩例,東坡亦以為然,曰;「此實陛下至明至斷,所以深計遠慮,割愛為民。」其後無戚疏少長,皆仰食縣官,西南兩宗無賴者,至縱其婢,使與閭巷通,生子則認為己子,而利其請給,此自古所無之弊例也。
出處《齊東野語》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翰林學士范鎮乞致仕,上疏……復極言青苗之害。疏入,王安石大怒,持其疏至手顫。乃自草制,極詆之,遂以戶部侍郎致仕;凡所宜得恩典,悉不與。鎮(范鎮)表謝,略曰:「願陛下集群議為耳目,以除壅蔽之奸;任老成為腹心,以養中和之福。」天下聞而壯之。蘇軾往賀曰:「公雖退,而名益重矣!」鎮(范鎮)愀然曰:「君子言聽計從,消患於未萌,使天下陰受其賜;無智名,無勇功,吾獨不得為此,使天下受其害,而吾享其名,吾何心哉?」
出處《宋元通鑒》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文同,字與可,蜀人,與蘇子瞻為中表兄弟,相厚;為人靖深超然,不攖世故;善畫墨竹,作詩騷亦過人。熙寧初,時論既不一,士大夫好惡紛然,與可在館閣,未嘗有所向背。時子瞻數上書,論天下事;退而與賓客言,亦多以時事為譏誚。與可極以為不然,每苦口力戒之,子瞻不能聽也。出為杭州通判,與可送行詩有「北客若來休問事,西湖雖好莫吟詩」之句。及黃州之謫,正在杭州詩語,人以為知言。
出處《石林詩話》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世傳東坡問荊公:「何以謂之『波』?」曰:「水之皮。」坡曰:「然則『滑』者,水之骨也?!」
出處《鶴林玉露》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子瞻問歐陽公曰:「《五代史》可傳否?」公曰:「修於此,竊有善善惡惡之志。」蘇公曰:「韓通無傳,惡得為善善惡惡?」公默然。通,周臣也。陳橋兵變,歸戴永昌,通擐甲誓師,出抗而死。
出處《野老記聞》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陳無己《詩話》(即《後山詩話》)云:「某公用事,排斥端士,矯節偽行。范蜀公詠僧房假山曰:『倏忽平為險,分明假奪真。』蓋刺公也。」「某公」,荊公也。予又嘗記一假山詩云:「安石作假山,其中多詭怪。雖然知是假,爭奈主人愛。」云云。世以為東坡所作,不知是否。
出處《能改齋漫錄》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王荊公在熙寧中作《字說》(《字說》又稱《熙寧字說》,共二十四卷),行之天下。東坡在館,一日因見而及之,曰:「丞相賾微窅窮,制作某不敢知;獨恐每每牽附,學者成風,有不勝其鑿者。姑以★(牛牛牛)、麤二字言之:牛之體,壯於鹿;鹿之行,速於牛。今積三為字,而其義皆反之,何也?」荊公無以答,迄不為變。黨伐之論,於是浸闓;黃岡之貶,蓋不特坐詩禍也。
出處《桯史》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僕嘗與子瞻學士會食於嘉祐長老紀公之丈室。子瞻識其行於壁,又書水去真定之喻十二言於其所謂禪版者。紀曰:「壁有時以圮,版有時以蠹,不幸而及於此,則吾之所寶去矣。我將寶其真筆,而摹其字於石,垂之綿綿,使觀者知大賢之所存。」熙寧四年八月九日,河南侯溥元叔題。
出處《油水頌跋》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公(韓琦)在政府,蜀人蘇軾往見公,公因問軾云:「近有人來薦王迥,其為人如何?學士相識否?」軾云:「為人奇俊。」公不諭其意。後數日,公宴,出家妓,有歌新曲《六么》者,公方悟軾之言,蓋歌有「奇俊王家郎」也。既而公語諸子云:「蘇軾學士,文學過人,然豈享大福德人也?」
出處《魏王語錄》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熙寧三年三月春放榜,韓秉國(疑為韓持國之誤)、呂惠卿初考,阿時者皆在高等,訐直者皆在下等;宋次道、劉貢父復考,皆反之。吳沖卿、陳述古多從初考。葉祖洽策言:「祖宗多因循苟簡之政,陛下即位,革而新之。」沖卿等奏從初考;李才元、蘇子瞻編排上官均第一,祖洽第二,陸佃第三。上令陳相(陳升之)面讀祖洽策,擢祖洽第一。又問★(人忠)卷所在。★(人忠)者,佃卷號也,擢為第三。子瞻退擬進士對策而獻之,且言:「祖洽詆祖宗以媚時君,而魁多士,何以正風化?」
出處《司馬文正公日錄》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東坡性不忍事。嘗云:「如食中有蠅,吐之乃已。」晁美叔每見,以此為言。坡云:「某被昭陵(宋仁宗趙禎)擢在賢科,一時魁舊往往為知己,上賜對便殿,有所開陳,悉蒙嘉納。已而章疏屢上,雖甚剴切,亦終不怒。使某不言,誰當言者?某之所慮,不過恐朝廷殺我耳。」美叔默然。坡浩嘆久之,曰:「朝廷若果見殺我,微命亦何足惜?只是有一事,殺了我,沒好了你。」遂相與大笑而起。
出處《曲洧舊聞》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荊公論揚雄投閣事,此史臣之妄耳。豈有揚子雲而投閣者,又《劇秦美新》,亦後人誣子雲耳。子雲豈肯作此文。他日見東坡,遂論及此。東坡云:「某亦疑一事。」介甫曰:「疑何事?」東坡曰:「西漢果有揚子雲否?」聞者皆大笑。
出處《北窗炙輠》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東坡聞荊公《字說》成,戲曰:「以竹鞭馬為篤,不知以竹鞭犬有何可笑?」又舉「坡」字問荊公曰:「何義?」荊公曰:「『坡』者土之皮。」東坡曰:「然則『滑』亦水之骨乎?」荊公默然。荊公又問曰:「鳩字從九鳥亦有證乎?」東坡曰:「《詩》云;『鳲鳩在桑,其子七兮』,和爺和娘,恰是九個。」荊公欣然而聽,久之,始悟其謔也。(與《高齋漫錄》、《鶴林玉露》所載雷同)
出處《調謔編》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劉原父在詞掖,歐陽文忠公嘗折簡問入閣起於何年?閣是何殿?開延英起何年?五日一起居,遂廢正衙不坐起何年?原父就坐中疏入閣事,詳盡無遺。原父私謂所親曰;「好個歐九(歐陽修),極有文章,可惜不甚讀書。」東坡後聞此言,笑曰:「軾輩將如之何?」
出處《宋稗類鈔》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三月己亥,始以策試進士;初同知貢舉呂公著,在貢院中密奏,言:「天子臨軒策士而用詩賦,非舉賢求治之意,乞出自宸衷,以咨訪治道。」至是,上御集英殿試進士,遂專用策,賜葉祖洽以下三百人及第山身。祖洽,邵武人,所對策專投合用事者,言祖宗多因循苟簡之政,陛下即位,革而新之。考官宋敏求、蘇軾欲黜之。呂惠卿擢為第一。蘇軾謂:「祖洽詆祖宗以媚時君,而魁多士,何以正風化?」乃擬答進士策獻之。上以示王安石,安石言:「軾才亦高,但所學不正,又以不得逞之,故其言遂跌蕩至此。」數請詘之。
出處《宋元通鑒》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介甫初為政,每贊上以獨斷,上專信任之。蘇軾為開封試官,策問進士以:「晉武平吳以獨斷而克(見《晉書•羊祜傳》),符堅伐晉以獨斷而亡(時苻融、權翼等皆持不同意見,力諫,不聽),齊桓專任管仲而霸(春秋時代的諸侯齊桓公,名小白),燕噲專任子之而敗(見《戰國策》),事同而功異,何也?」介甫見之不悅。軾弟轍辭條例司,言青苗不便,介甫尤怒;乃定制策登科者,不得與館職,皆送審官(審官院),與合入差遣,以軾、轍兄弟故也。
出處《司馬文正公日錄》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蘇子瞻字子平。文與可《月嵒齋》詩云:「子平一見初動心」,又云:「子平謂我同所好」。注云:「子平即子瞻也。」
出處《黃奶餘話》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熙寧初議新法,中外惶駭。韓魏公有文字到朝廷,裕陵之意稍疑。介甫怒,在告不出。曾魯公以魏公文字問執政諸公曰:「此事如何?」清獻趙公曰:「莫須待介甫參告否?」(《宋史》趙抃本傳)魯公默然。是夜密遣其子孝寬報介甫,且速出參政,若不出,則事未可知。是參政雖在朝,終做一事不得也。介甫明日入對,辨論不已。魏公之奏不行。其後魯公致政,孝寬遂驟用。前輩知熙豐事本末者,嘗為予言,當此時人心倚魏公為重,而介甫亦以此去就,微魯公之助,則必去無疑。既久,則羽翼已成,裕陵雖亦悔,而新法恪不能改,以用新法進而為之遊說者眾也。東坡曾與子由論清獻,子由曰:「清獻異同之跡,必不肯與介甫為地,孝寬之跡,他人之子弟不與,可以明其不助。」東坡曰:「當時誰教汝鬼擘。」子由無語。
出處《曲洧舊聞》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蘇子瞻學士,蜀人也。嘗於淯井監得西南夷人所賣蠻布弓衣,其文織成梅聖俞《春雪詩》。此詩在聖俞集中未為絕唱,蓋其名重天下,一篇一詠,傳落夷狄,而異域之人,貴重之如此耳。子瞻以余尤知聖俞者,得之因以見遺。
出處《六一詩話》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


內容神宗熙寧間,北朝使至,每以能詩自矜,以詰翰林諸儒。上命東坡館伴之,北使乃以詩詰東坡。東坡曰:「賦詩,亦易事也;觀詩稍難耳。」遂作《晚眺》詩以示之。北使惶愧莫知所云,自後不復言詩矣(《晚眺》詩被稱作神智體)。
出處《回文類聚》
年代【1065—1071:開封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