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前一頁】 【回蘇軾首頁

 

年  份

年 齡

重  要  史  實

生  活  經  歷

創 作 及 其 它

元祐二年〔丁卯〕

1087

五十二歲

1.     正月,禁科舉用王氏經義及字說。

2.     四月,以布衣彭城陳師道為徐州教授。

3.     五月,劉摯為尚書左丞,王存為尚書友丞。

4.     六月,趙挺之為監察御史。

5.     八月,賈易罷,程頤罷。自蘇軾以策題為台諫官所言,而言者多與程頤善,蘇、程交惡,其黨迭相攻。朝士以類相從,遂有洛黨、蜀黨、朔黨之號。洛黨以程頤為首,而朱光庭、賈易為輔;蜀黨以蘇軾為首,而呂陶等為輔;朔黨以劉摯、梁燾、王岩叟、劉安世為首,而輔之者尤眾。

6.     九月,夏人侵鎮戎軍。

7.     十一月,蘇轍為戶部侍郎。

1.     在京任翰林學士兼侍讀。

2.     正月,時議者以程頤、朱光庭為洛黨,以蘇軾、呂陶為蜀黨。

3.     二月,受命為富弼撰神直碑。

4.     三月,王岩叟、王覿等言蘇軾買田募役法不便。

5.     九月,王覿奏:「蘇軾、程頤,向緣小忿,浸結仇怨,於是頤、軾素所親善之人,更相詆訐,以求勝勢。前日頤去而言者及軾,故輔乞補外;既降詔不久,尋復進職經筵。今執政大臣有闕,若欲保全軾,則且勿大用,庶幾使軾不遽及於悔吝。」

6.     十二月,趙挺之奏:「蘇軾學術,本出《戰國策》縱橫揣摩之說。使軾得志,將無所不為。

  1. 《郭熙畫秋山平遠》、《書晁補之所藏與可畫竹三首》、《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二首》、《滿庭芳•香香繴R雕盤》、《論擒獲鬼章稱賀太速札子》、《乞約鬼章討阿里骨札子》、《荐布衣陳師道狀》。

  2. 司馬旦、鮮于侁、范百嘉卒。

元祐三年〔戊辰〕

1088

五十三歲

1.     正月,復廣惠倉。

2.     四月,呂公著為司空同平章軍國事。呂大防、范純仁為相。孫固為門下侍郎,劉摯為中書侍郎,王存為尚書左丞,胡宗愈為尚書右丞。

3.     令諸路郡邑具役法利害以聞。

4.     十月,罷新創諸砦。

5.     是年,密州板橋置市舶司。

1.     在京任翰林學士、知制造兼侍讀。

2.     正月,蘇軾權知禮部貢舉,孫覺、孔文仲同知貢舉。黃庭堅、張耒等為參祥編排點檢試卷等官,李伯時為考校官。三月放榜,章援等及第,李方叔落榜。

3.     二月,蘇軾言差役不便。

4.     三月,上疏乞解罷學士院,除一京師閑慢差遣,庶免眾臣側目,可以少安。

5.     四月,高太后宣諭蘇軾「直盡心事官家,以報先帝知遇」,命撤御前金蓮燭送軾歸院

6.     五月,蘇軾、蘇轍同轉對,蘇軾言兼聽、取人,官冗三事。

7.     蘇軾在翰林,頗以言語文章規切時政,畢仲游以書戒之,軾不能從。

8.     七月,充館伴北使於都亭驛。

9.     十月,蘇軾言趙挺之險毒,甚於李定、舒亶、何正臣。

10.  閏十二月,聞范鎮訃。

  1. 《書艾宣畫四首》、《書王定國所藏煙江疊嶂圖》、《王晉卿所藏著色山二首》、《西江月•送錢待制穆父》、《轉對條上三事狀》、《乞郡札子》、《論邊將隱匿敗亡札子》、《司馬溫公神道碑》、《評詩人寫物》、《祭范蜀文公》。

  2. 范鎮、韓絳、楊繪、孔文仲卒。

元祐四年〔己巳〕

1089

五十四歲

1.     二月,呂公著卒。

2.     三月,蘇頌作渾天儀。

3.     五月,蔡確貶英州別駕。范祖禹為右諫議大夫兼侍講。

4.     六月,范純仁、王存罷,以韓忠彥為尚書左丞,許將為尚書右丞,蘇轍為翰林學士嗛禮部尚書。

5.     八月,蘇轍為賀遼國主生辰特使。

6.     十一月,劉摯為門下侍郎,傅堯俞為中書侍郎。

1.     在京任翰林學士、知制誥兼侍讀

2.     二月,蘇軾以論事為當軸者所恨,趙廷之、王覿攻之尤甚,軾知不見容,連續上章乞求外任。

3.     三月十一日告下,以龍圖閣學士充浙西路兵馬鈐轄知杭州軍州事。

4.     四月,台諫論蔡確作詩譏訕宣仁后,蘇軾密上札子,宣仁后善其言而不能用。蘇軾離京出郊赴杭,遣內侍賜龍茶、銀合,用前執政恩例,慰勞甚厚。

5.     五月至南都,謁張方平。

6.     六月,陳師道自徐州來南都為蘇軾送行。

7.     七月三日到杭州任。

8.     十一月,上《乞賑浙西六州狀》。

  1. 《次韻毛滂法曹感雨》、《故周茂叔先生濂溪》、《次韻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見寄四首》、《定風波•月滿苕溪照夜空》、《點絳唇•己巳重九》、《論高麗第一狀》、《論高麗第二狀》、《論行遣蔡確札子》、《杭州謝表》、《杭州謝放罪表》。

  2. 呂公著、劉攽卒。

元祐五年〔庚午〕

1090

五十五歲

1.     二月,文彥博以太師致仕。

2.     夏人來歸永樂陷沒吏士,詔以米脂、葭蘆、浮圖、安疆四砦還之,仍約以委官畫定疆界。

3.     三月,蘇頌為尚書左丞,楊畏為監察御史。

4.     五月,蘇轍為御史中丞。

5.     六月,呂大防、劉摯稍欲引用元豐舊黨,謂之「調停」。御史中丞蘇轍入對面斥其非。宣仁后曰:「轍疑吾兼用邪正,其言極中理。」諸臣從而和之,調停之說遂己。

6.     八月,夏人來議分劃疆界。

7.     是歲東北天旱,浙西水災。

1.     在杭州太守任。

2.     正月,給事中范祖禹上疏:「蘇軾名重海內,忠義許國,請早賜召還。」

3.     當時大旱,饑疫並作,蘇軾請免本路上供米三分之一,米不翔貴。減價糶常平米,民遂免大旱之苦。蘇軾以私帑黃金五十兩,設置病坊,遣吏挾醫,分坊治病,活著甚眾。

4.     五月,蘇軾募役救災,疏浚西湖,堤成,植芙蓉楊柳其上,望之如圖畫,杭人名之蘇公堤。

5.     蘇軾議鑿嶺通運河,避浮山之險,並規劃吳中水利,以罷任未果。

6.     是年,秦少章從蘇軾學,仲天貺、王箴留杭半載歸眉山。毛滂為法曹,劉景文為兩浙兵馬都監東南第三將,參寥住持智果院。

  1. 《安州老人食蜜歌》、《送張嘉州》、《臨江仙、多病休文都瘦損》、《南都子•杭州端午》、《減字木蘭花》、《鵲橋仙•七夕和蘇堅》、《點絳唇•庚午重九》、《好事近•西湖夜歸》、《乞開西湖狀》、《乞用劉季孫狀》、《書黃子思詩集後》。

  2. 程王穧V、趙瞻、滕元發、李常、孫覺、司馬康卒。

元祐六年〔辛未〕

1091

五十六歲

1.     二月,蘇轍為尚書右丞。

2.     三月,史官范祖禹、趙彥若、黃庭堅上所修《神宗實錄》。

3.     四月,西夏侵熙河、蘭岷、鄜延路。

4.     九月,西夏侵麟、府二州。

1.     正月,蘇軾任命為吏部尚書,二月改命為翰林學士承旨,以弟蘇軾任尚書右丞避嫌。林希接任杭州太守。三月六日,蘇軾往別南北人諸道人。蘇軾因有德於民,杭人家有畫像,並為作生祠。

2.     蘇軾由湖州入蘇州,目睹水災,民生乏食。四月抵潤州,五月過南都,二十六日到達京師,住興國浴室院東堂,後寓居子由東府。遂即蘇軾又被任命為翰林學士承旨兼侍讀。

3.     七月,賈易、楊畏上疏論浙西災傷不實,范祖禹封還錄黃。

4.     八月,賈易言蘇軾誹怨先帝。詔賈易出知廬州。蘇軾既為賈易誣詆,趙君錫又相繼言之,後數日入見,具辯其事,因復請外。詔以龍圖閣學士知潁州。趙君錫因附和賈易論蘇軾,罷知鄭州。

5.     八月二十二日,蘇軾到潁州任。

6.     十二月大雪,與趙令畤議賑災事宜。聞張方平訃,舉哀荐福禪院。

  1. 《次韻楊公濟奉議梅花十首》、《與葉淳老侯敦夫張秉道同相視新河秉道有詩次韻二首》、《別南北山諸道人》、《六觀堂老人草書》、《閻立本職貢圖》、《漁家傲•送吉守江郎中》、《浣溪沙•雪頷霜髯不自驚》、《西江月•公子眼花亂發》、《木蘭花令、次馬中玉韻》、《虞美人•送馬中玉》、《八聲甘州》、《上清儲祥宮碑》、《潁州謝表》、《祭張太保文》。

   2. 張方平、傅堯俞、呂希道卒。

元祐七年〔壬申〕

1092

五十七歲

1.     二月,詔陝西、河東邊要進築守御城砦。

2.     三月,程頤判西京國子監。

3.     四月,蔡京知成都府。

4.     五月,程頤差管句崇福宮。

5.     七月,蘇頌為相,蘇轍為門下侍,范百祿為中書侍郎,梁燾為尚書左丞,鄭雍為尚書右丞。范祖禹為翰林侍讀學士。

1.     正月,在潁州太守任。

2.     二月,罷知潁州,以龍圖閣直學士充淮南東路兵馬鈐轄知揚州軍州事。

3.     三月三日,與兒子蘇迨、蘇過遊塗山、荊山,過濠壽楚泗間,屏去吏卒,親入村落訪民疾苦,知皆為積欠所困。

4.     三月十六日到揚州任,晁補之為通判。罷揚州「萬花會」。

5.     六月,作《再論積欠六事四事札子》。七月,詔免積欠。

6.     八月,以兵部尚書兼差充南郊鹵簿使召回。

7.     十一月,為鹵簿使導駕景靈宮,遷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守禮部尚書。

  1. 《次韻徐仲車》、《和陶飲酒二十首》、《次韻錢穆父會飲》、《次丹元姚先生韻二首》、《次韻吳傳正枯木歌》、《書晁說之考牧圖後》、《減字木蘭花•春庭月午》、《滿江紅•清潁東流》、《浣溪沙•芍藥櫻桃兩斗新》、《減字木蘭花•回風落景》、《生查子•送蘇伯固》、《青玉案•和賀方回韻》、《揚州謝表》、《荐宗室令畤狀》、《奏內中車子爭道亂行札子》。鄭穆卒。

元祐八年〔癸酉〕

1093

五十八歲

1.     三月,蘇頌罷相。

2.     七月,以范純仁為相。

3.     九月,宣仁太后崩。

4.     十月,哲宗親政。

1.     二月,蘇軾上疏,乞放免五谷力勝稅錢。

2.     五月,董敦逸、黃慶基皆罷,坐言尚書右丞蘇轍、禮部尚書蘇軾不當。黃慶基;董敦逸既責,蘇軾以札子自辨,蘇軾乞知越州,詔不允。

3.     八月一日,繼室王閏之季章卒於京師,年四十六。

4.     九月,蘇軾以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禮部尚書出知定州。時國事將變,軾不得入辭,上疏諫哲宗勿為輕有改變。

5.     十月,至定州。

6.     蘇軾深入實際,目睹軍政廢弛,將驕卒惰,兵士無庇身之所種種腐敗狀況,大力整頓,加強邊備。

7.     十一月,上《乞增修弓箭社條約狀》、《乞修定州軍營狀》。

  1.《書丹元子所示李太白真》、《雪浪石》、《祭同安郡君文》、《北海十二石記》、《乞校正奏議札子》、《論綱梢欠折利害狀》、《朝辭赴定州狀》、《定州謝表》。

  2. 黎淳、沈括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