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前一頁】 【回蘇軾首頁

 

年  份

年 齡

重  要  史  實

生  活  經  歷

創 作 及 其 它

元符元年〔戊寅〕

1098

六十三歲

1.     二月,河北路轉運副使呂升卿,提舉荊湖南路常平等事董必,並為廣南東、西路察訪,謹盡殺元祐流人。

2.     七月,范祖禹移化州安置,劉安世梅州安置,蘇轍復自雷州貶居循州。

3.     九月,西夏寇平夏城,章楶大敗之。橫州編管秦觀,特除名,永不收敘,移送雷州。

4.     十月,范祖禹卒。

5.     十一月,王鞏除名勒停,全州編管。

1.     謫居儋州。

2.     二月二十日子由生日,以黃子木拄杖為壽。

3.     海南人以上巳上冢,蘇軾攜酒尋諸生,皆出,獨與老符秀才飲,至醉。與軍使張中同訪黎子雲兄弟,名其屋曰「載酒堂」。

4.     三月,吳子野渡海來儋州看望蘇軾。

5.     四月,董必察訪廣西,遣使臣過海,把蘇軾父子逐出官舍。蘇軾無地可居,遂買地築室,為屋五間。儋州學生十餘人,潮州人王介石,躬泥水之役,助成之。

6.     五月,屋成,名之為「桄榔庵」。

7.     九月晦,遊天慶觀,謁北極真聖,探靈簽,以決餘生之禍福吉凶。

8.     十月五日,筮《周易》,口以授過,又書而藏之。

9.     蘇軾生活日窘,盡賣酒器,以供衣食。

  1.《和陶擬古九首》、《答海上翁》、《貧家淨掃地》、《新居》、《眾妙堂記》、《與程全父書》、《書海南風土》、《天慶觀乳泉賦》。

  2. 韓維、鄭雍卒。

元符二年〔己卯〕

1099

六十四歲

1.     二月,鄜延鈴轄劉安敗夏人於神堆,夏人告敗於遼以求援。三月,遼使蕭德崇來,為夏人請緩師,仍獻玉帶。

2.     九月,通判潭州畢漸言:「應元祐中諸路所立碑刻紀事等,請悉令碎毀。」從之。

3.     十二月,夏人屢敗,遣使臣來謝罪,且進誓表。詔許其通好,歲賜如舊。自是西陲居民少安。

1.     謫居儋州。

2.     上元夜,有老書生數人來過,蘇軾欣然出遊,步城西,歷小巷,三鼓歸舍。

3.     蘇軾嘗負大瓢,行歌田間。有老婦年七十,曰:「內翰昔日富貴,一場春夢。」軾然之。里人呼此媼為春夢婆。蘇軾被酒獨行,遍至子雲、威、徽、先覺四黎之舍。又遊城東學舍。

4.     得鄭嘉會靖老書,欲於海舶載書千餘卷見借。

5.     四月,前年軍使張中役兵修倫江驛,以就房店為名,供蘇軾居住,察訪董必體究得實,程節、譚掞、梁子美等各降官,張中坐黜罷。

6.     閏九月,瓊士姜唐佐來儋耳,日與蘇軾相從。

7.     十二月,蘇軾作詩三送張中。

8.     臘月二十三日,因作墨,墨灶發火,幾焚屋。餘松明一車,仍以照夜。當時京師盛傳蘇軾得道,乘小舟入海不復返。

  1.《和陶贈羊長史》、《縱筆三首》、《三送張中》、《減字木蘭花•己卯儋耳春詞》、《書柳子厚詩後》、《書杜子美詩》、《十八大阿羅漢頌》、《記海南作墨》。

  2. 龍安時卒。

元符三年〔庚辰〕

1100

六十五歲

1.     正月,哲宗崩。皇太后向氏立神宗第十一子端王趙佶為皇嗣,即位,年十九歲。皇太后權同處分軍國事。

2.     二月,韓忠彥為門下侍郎。忠彥入對,陳四事,太后納之。自是忠直敢言知名之士,稍見收用,時號「小元祐」。

3.     四月,韓忠彥為相,李清臣為門下侍郎,蔣之奇同知樞密院事。

4.     丁巳下詔:「范純仁等復官宮觀,蘇軾等徙內郡。」

5.     五月,大赦,追復文彥博、王珪、司馬光、呂公著、呂大防、劉摯等三十三人官,並還司馬光等致仕遺表恩。

6.     九月,章惇罷為特進、知越州,仍放辭謝。

7.     十月,蔡京出知永興軍,隨即落職提舉杭州洞霄宮。貶章惇武昌軍節度副使,潭州安置。

8.     韓忠彥、曾布為相。

1.     謫居儋州。

2.     人日作詩,聞黃河已復北流。

3.     正月十二日,天門冬酒熟,自漉之,且漉且嘗,遂以大醉。

4.     劉沔編錄蘇軾詩文二十卷,寄蘇軾過目。三月,作《與劉沔書》。贈別姜唐佐。自作「真一酒」,自為贊《東坡笠屐圖》。

5.     五月,吳復古渡海告知時事。秦觀致書告知將內遷廉州。獲誥命,仍以瓊州別駕廉州安置,不得簽書公事。

6.     六月離儋耳,六月十七日,遷於合浦,二十日夜渡海。抵雷州,與秦觀相會。

7.     七月四日至廉州貶所。

8.     八月,被命授舒州團練副使,移永州安置,月底離廉州。

9.     九月,經梧州、康州,抵廣州,與蘇迨、蘇邁及家人在廣州相聚。與州守朱行中、州倅蕭世范唱和,謝民師來謁。聞秦觀卒於藤州,大慟不已。

10.  十一月,離廣州,吳子野、何崇道、穎堂通三老長自番禺追錢至清遠峽。

11.  行至英州,晤鄭俠。奉敕復朝奉郎提舉成都府玉局觀,在外州軍任便居住。遂離英州,過韶州,除夕在韶州。

12.  蘇軾竄流嶺海,前後七年,契闊死生,喪亡九口。

  1. 《和陶雜詩十一首》、《和陶桃花源》、《和陶歸去來兮辭》、《題過所畫枯木竹石三首》、《汲江煎茶》、《別海南黎民表》、《六月二十日夜渡海》、《歐陽晦夫遺接琴枕戲作此詩謝之》、《跋王晉叔所藏畫》、《次韻鄭介夫二首》、《鷓鵠天•笑捻紅梅嚲翠翹》、《量移廉州謝表》、《提舉玉局觀謝表》、《廣州東莞縣資福寺羅漢閣記》。

  2. 秦觀、晁端中卒。